2022年中國服務機器人行業產業鏈上中下游市場剖析(附產業鏈全景圖)
關鍵詞: 服務機器人
中商情報網訊:服務機器人是指能為人類提供維護保養、修理、運輸、清洗、保安、救援、監護等服務工作但不從事生產工作的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機器人。從中長期來看,人口老齡化、用工成本上升、產業升級等因素將為服務機器人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進而催生服務機器人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
一、產業鏈
服務機器人產業鏈上游由芯片、伺服系統、控制器、傳感器、減速器等零部件及機器視覺、語音識別等系統集成組成。服務機器人產業鏈中游為家用服務機器人、醫療服務機器人、公共服務機器人整機制造。服務機器人產業鏈下游應用領域主要包括:餐飲、酒店、醫療、養老、家政、消防、物流等。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上游
(一)零部件
1、芯片
(1)芯片市場規模
2021年時,國內芯片市場規模約為1865億美元,而中國大陸生產的芯片僅為312億美元,自給率約為16.7%左右。預計2026年中國大陸芯片市場規模會達到2740億美元,中國大陸生產的芯片價值將為582億美元,占比約為21.2%。
數據來源:IC Insights、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芯片重點企業分析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減速器
越來越多企業進入減速器領域,國內生產機器人減速器的企業數量逐漸增多,且技術在逐步提升,部分廠商已經實現量產并逐步推向市場。2021年減速器領域國產進步略有提升,其中環動科技、綠的諧波、來福諧波、同川精密的市場份額提升明顯,納博特斯克、HD的份額進一步略有收縮,國產份額持續提升。
數據來源:GGII、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來源:GGII、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伺服系統
(1)伺服系統
伺服系統是工業機器人主要的動力來源,主要由伺服電機、伺服驅動器、編碼器三部分組成。伺服系統又稱位置隨動系統,是通過運用機電能量變換、驅動控制技術、檢測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等實現精準驅動與系統控制,從而實現執行機械對未知指令準確跟蹤的控制系統,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國防領域以及工業自動化等自動控制領域。
根據數據顯示,中國伺服系統市場規模由2017年的97億元上升至2021年的224億元。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進一步加劇,人口紅利逐漸消退,人力成本逐年上升,傳統工業尤其是制造業對自動化產線設備的需求將始終保持增長態勢。預計到2022年,中國伺服系統市場規模將達到286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伺服電機
近年來,中國伺服電機市場規模一直保持增長趨勢,受到下游工業機器人、電子制造設備等產業擴張的影響,伺服電機在新興產業應用規模也不斷增長。2019年中國伺服電機市場規模達142億元,同比增長6.77%,預計2022年市場規模將增長至181億元。
數據來源:工控網、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由于我國伺服電機發展起步較晚,伺服電機行業65%左右的份額都是由外資品牌所占據。具體來看,國產品牌匯川技術首次市場份額占比排名第一,市占率達15.9%,日本安川、臺灣臺達、日本松下、日本三菱市場份額分別為11.9%、8.9%、8.8%、8.3%。
數據來源:MIR DATABANk、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控制器
(1)控制器市場規模
控制器可比喻為機器人的“大腦”,負責向機器人發布和傳遞動作指令,對機器人性能具有決定性影響。近年來,我國智能控制器市場規模不斷增長,由2017年的16215億元增至2020年的23746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3.6%。主要原因是我國擁有廣闊的終端產品消費市場、完善的電子產業配套體系以及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全球智能控制器產業逐漸向國內轉移。預計2022年我國智能控制器市場規模將超3萬億元,同比增長17.52%。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控制器競爭格局
目前智能控制器行業集中度不高,處于充分市場化競爭狀態。按照規模和技術研發實力可以將所有廠商分成三類:歐美的大規模專業智能控制器制造商、中等規模的智能控制器廠商、小規模的廠商。大部分廠商采用的是維護核心客戶然后兼顧其他客戶,這也使得各家的產品核心技術不同,開發的方向和技術也各不相同,行業內不同類型生產企業的利潤水平差異也較大。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5、傳感器
(1)傳感器市場規模
傳感器是連接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橋梁,指能感受規定的被測量并按照一定規律轉換成可用信號的器件或裝置。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2189億元,同比增長12.7%。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傳感器這一產業在互聯網力量的賦能之下日益受到重視,日后再疊加相關扶持政策的出臺,傳感器行業市場可期。2021年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達2951.8億元,2022年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至3150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傳感器區域分布
中國傳感器企業主要分布在華東地區,約占全國企業總數的56.9%,中南地區占23.1%,華北地區占8.4%,西北地區占4.4%。
數據來源:CCID、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傳感器競爭格局
伴隨著我國信息化的高速發展,近年來我國的傳感器行業發展飛快。從競爭格局來看,我國傳感器行業TOP5占據了國內傳感器市場40%以上的份額,行業競爭格局逐漸成熟。
華工科技傳感器產品主要應用于智慧出行、智慧家庭、智慧醫療、智慧城市等領域,是全球有影響力的傳感器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大立科技是國內少數能夠獨立研發、生產紅外熱成像相關核心芯片,機芯組件到整機系統全產業鏈完整的高新技術企業,旗下傳感器業務占比高達90%以上,主要生產紅外溫度成像傳感器;歌爾股份目前精密零組件收入規模較大,歌爾傳感器涵蓋壓力傳感器、交互類傳感器和流體傳感器等,廣泛應用于各類消費類電子產品,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競爭力較強。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系統集成
1、機器視覺
(1)機器視覺市場規模
近年來,我國機器視覺行業市場規模不斷增長,由2018年的102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44億元。得益于宏觀經濟回暖、新基建投資增加、數據中心建設加速、制造業自動化推進等因素影響,預計我國機器視覺行業市場規模仍將繼續增長,預計2022年機器視覺行業市場規模可以達到229億元。
數據來源:中國機器視覺產業聯盟、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機器視覺企業經營規模
從產出規模上看,絕大部分企業營收規模低于1億元。根據中國機器視覺產業聯盟數據,營業收入超過1億元以上的企業占比16.5%。
資料來源:中國機器視覺產業聯盟、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機器視覺重點企業分析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語音識別
過去五年,受到智能音箱等設備及消費和互聯網增值服務的影響,中國智能語音識別技術需求不斷增長。2020年中國智能語音市場規模達到113.96億元,同比增長19.2%,中商產業研究院預計2022年中國智能語音市場規模將增長至161.91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中游
(一)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
近年來,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需求迎來爆發式增長,市場規模達到383.8億元,同比增長37.4%。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用工成本上漲,服務機器人市場需求潛力巨大,預計到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42.3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服務機器人產品結構
服務機器人分為家庭、醫療和公共服務機器人。我國服務機器人產品以家用服務機器人為主導,我國家用服務機器人占據48%的市場份額,而醫療服務機器人和公共服務機器人分別占比28%和24%。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服務機器人產量
2021年中國服務機器人產量累計達921.44萬套,同比增長48.9%。2022年1-4月全國服務機器人產量為226.51萬套,同比下降20.3%。
2021-2022年4月中國服務機器人產量情況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服務機器人產業區域分布情況
中國服務機器人產業規模分布呈現以華東、中南、華北地區為核心的發展態勢,西南、東北、西北地區目前的服務機器人產業規模較小。其中,華東地區產業規模占比40.6%,中南地區產業規模占比32.7%,華北地區產業規模占比17.2%。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五)服務機器人企業注冊量
近年來,中國服務機器人相關企業注冊量持續增加,主要原因是服務機器人市場需求量大,行業前景光明,廣受資本的青睞。企查查數據顯示,2014年服務機器人相關企業注冊量僅6342家,2016年突破1萬家,2018年突破2萬家,2020年突破5萬家,2021年突破10萬家達到105506家,同比增長78.9%,新增企業數量持續快速增長。預計2022年服務機器人相關企業注冊量將突破15萬家。
數據來源:企查查、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六)服務機器人投融資
服務機器人備受資本重視,近年來,服務機器人領域融資較為活躍。雖然2017-2019年服務機器人融資事件呈現下降的趨勢,但是融資金額卻節節攀升。服務機器人領域融資向大型企業傾斜。2020年以來服務機器人融資呈現升溫的趨勢。2021年服務機器人融資事件120起,融資金額446.14億元。預計2022年服務機器人融資事件125起,融資金額514.47億元
數據來源:IT桔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七)服務機器人重點企業分析
在商用清潔機器人領域,高仙、石頭科技、科沃斯等企業已完成布局,其中,科沃斯成功上市,成為細分行業龍頭;配送機器人領域,九號公司、云跡科技、普渡科技、獵戶星空、擎朗智能等在內的一大部分企業已完成布局,其中,九號公司與云跡科技是細分行業龍頭。掃地機器人領域,石頭科技作為絕對的龍頭,正逐步占領市場。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下游
(一)餐飲
中國餐飲市場一直健康成長,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3.6萬億增長至2019年的4.7萬億。由于疫情的影響,餐飲市場規模2020年下滑15.4%至4.0萬億,但是2021年市場規模將恢復至4.7萬億,之后行業將重新健康成長,2024年市場規模可達到6.6萬億。
數據來源:《2021年中國連鎖餐飲行業報告》、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醫療
據《2020智慧醫療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醫療行業規模已突破千億元大關,2021年規模達1259億元,智慧醫療行業將進入智能化、高效化、規模化發展的高速增長期。在數字經濟飛速發展下,中國智慧醫療市場規模高速增長,全面迎來發展好時機,預計2022年其市場規模將達1576億元。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物流
近年來,中國智慧物流市場規模呈高速增長狀態。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物流市場規模近6000億元,2021年中國智慧物流市場規模達6477億元,同比增長10.9%。隨著物流業與互聯網融合的進一步深化,我國智慧物流市場規模不斷增長。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2年中國智慧物流市場規模將達6995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養老
近年來我國智慧健康養老產業規模持續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智慧健康養老產業規模近4萬億元,近三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8%,預計到2022年智慧養老產業規模將5.9萬億元。
數據來源: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大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