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巨頭下南洋:砸錢、建廠、搶生產
半導體芯片短缺在過去兩年成為全球焦點。疫情導致的供應鏈沖擊、彈性強化的需求以及俄烏沖突、中美競爭等因素,芯片巨頭們紛紛采取行動來預防和緩解短缺。
國信證券分析師胡劍等12月1日發布的研報指出,半導體產業已完成兩次產業轉移。第一次是1980s由美國轉移到日本,產生了東芝、富士通等日本世界級半導體公司;第二次是1990s從日本轉移到韓國、中國臺灣,這期間大規模集成電路開始生產,培育了三星、臺積電等半導體公司。
如今,東南亞正成為芯片巨頭押注的寶地。東南亞具有獨特的中立區域定位,在全球半導體生產線和供應鏈中發揮重大作用,并深度融入全球價值鏈。東方財富證券分析師曲一平11月22日發布的研報指出,測算各地區半導體產業鏈實現自給自足所需成本,亞太地區(中國大陸除外)前期投資擁有最大優勢,每年新增費用也相對較低。
半導體行業包括設計、制造、封測三個環節,企業經營模式分為IDM(垂直整合制造)和垂直分工兩種。整體來看,2010年以來半導體市場集中度有所提高,IC Insights認為,隨著未來幾年的并購繼續發生,頂級供應商的份額可能提高到更高的水平。2021年前十大廠商分別為三星(13.3%)、英特爾(12.5%)、海力士(6.1%)、美光(4.9%)、高通(4.8%)。
國信證券指出,與全球龍頭企業相比,A股半導體產業鏈封測環節差距最小。國內封測領域龍頭長電科技在新加坡設廠。此外,2017-2018年,通富微電、華天科技、蘇州固锝三家A股半導體廠商先后宣布并購馬來西亞的封測廠。據業內人士分析,三家被收購的企業并非都處于長期盈利的狀態,“如何規避中美貿易摩擦影響,獲得先進封裝技術并提升國際影響力?”才是這些廠商考慮的重點。
東南亞成芯片巨頭布局戰略要地
細數東南亞各國,分析人士指出,新加坡的人力資本、基礎設施和友好的商業環境使其成為天然的首選停靠港。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和印度尼西亞擁有熟練的勞動力和人才基礎,可以為復雜芯片的后端制造提供支持。
▌新加坡:制造基地 產業鏈成熟
多家全球半導體大廠選擇在新加坡設廠,英飛凌、ST、美光,以及分銷巨頭安富利和富昌等。具體來看,晶圓制造環節,新加坡擁有格芯、聯電、SSMC等大廠;設備環節,有ASM、KLA等大型的生產基地,愛德萬、泰瑞達、TEL、泛林集團、應用材料等在新加坡也有較大的區域總部;封測環節,星科金朋、ASE、Amkor、長電科技等均在新加坡設廠。
▌菲律賓:MLCC大廠聚集地
菲律賓首都馬尼拉擁有“MLCC工廠聚集地”之稱,這里匯集村田、三星、太陽誘電等MLCC大廠。數據顯示,村田在馬尼拉的大廠產能占公司整體的15%,三星在馬尼拉的大廠產能占公司整體的40%。
▌馬來西亞:封測重地 頭部企業新增投資
馬來西亞檳城被稱為東方硅谷,2022年11月10日,日月光在檳城的新芯片組裝和測試工廠破土動工。封測領域外,太陽誘電在大馬子公司內興建MLCC新工廠,預計明年3月完工;博世在檳城建設新的半導體測試中心;7月,英飛凌位于馬來西亞居林的第三工廠項目舉行奠基儀式,將用于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硅、氮化鎵產品制造;Lam Research未來超過1/3的制造能力將在馬來西亞。
▌泰國:零部件制造 日本半導體廠商扎根
泰國是全球排名第13位電子產品和零部件制造基地,也是日本企業長期投資的聚集地,索尼、羅姆、三星、村田、東芝、京瓷等都在泰國建立了Fab。此外,恩智浦、西部數據、微芯科技也在泰國有廠房。
▌越南:封裝性價比之選 全球知名代工廠
根據VKFTA,越南取消了對韓國電子產品和零部件征收的31項關稅稅目,促使其成為三星電子的后花園。但三星在越南擁有的“八處制造和研究設施”均為電子產品組裝和芯片封裝工廠,不包括晶圓廠。此外,半導體巨頭安靠科技、安森美、英特爾都在加大對越南的投資,但“默契”的是,投資的項目均是封裝廠,沒有晶圓廠,越南成為擁有著諸多全球知名半導體企業的代工廠。
A股封測三小龍市占率躋身前十 封測環節差距小
封測環節是集成電路產業鏈的保障。東方財富證券指出,中國封測行業在2014-2021年各年均持續保持正增長,2021年市場規模達到2763億元,2016-2021年平均年增速為12.1%,顯著高于全球增速,封測領域本土化形勢較好。
根據ittbank的統計,2021年全球封測行業前五大廠商合計市占率為63%,其中排名第一的日月光市占率27.0%,安靠、長電分別以市占率13.5%和10.8%排名第二和第三。在全球前十大廠商中,中國A股公司長電科技、通富微電、華天科技分別排名第三、第五和第六。
國信證券指出,與全球龍頭企業相比,封測環節,長電科技2021年的收入和凈利潤體量超過艾馬克技術的70%;功率器件方面,聞泰科技通過收購安世半導體縮小了與英飛凌的差距;EDA、半導體設備、模擬芯片、晶圓代工國內龍頭不到全球龍頭的10%,CPU/GPU這類具有生態屬性的產品差距更為明顯,不到1%。

資料來源:Wind,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市值截止日期為2022年11月29日;聞泰科技的收入和凈利潤僅為半導體業務)
不過,分析人士指出,乘著半導體供應鏈發生轉變的洪流,東南亞各國正在持續吸引大量外資的投入,但其中部分國家要實現從“代工國家”轉為“技術研發重鎮”,勢必需要一段漫長的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