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性一刻:中國北斗使用量比美國GPS高30%,國內第一
近日,著名導航地圖軟件高德公布了基于北地系統的應用相關數據,高德表示,其調用的北斗衛星日定位量已超過 2100 億次,同時其提供的定位服務,已經是北斗主導。
另外在北斗系統的深度賦能下,高德地圖升級上線了“北斗衛星定位查詢系統”“車道級導航”“紅綠燈倒計時”“共享位置報平安”等功能。
事實上,另外一家著名導航地圖軟件百度地圖,也早實現了在導航中優先使用北斗。同時“百度地圖智能定位開放服務”還升級更名為“百度地圖北斗定位開放平臺”,為北斗正名推廣。
另外,除了優先級調整了之外,數據顯示,導航平均每次定位調用的衛星數量中,北斗衛星最多,排名國內第一,并且是較排名第二的 GPS 多出 30%,真正將GPS踩在了腳下。
這意味著北斗導航已超越美國 GPS,全面主導國內導航應用定位,這可真是一個劃時代的好消息,也是導航史上歷史性的進步。
要知道以前在國內很多人的認知中,衛星導航=美國GPS。因為早期國內沒有北斗,所有的導航全部是美國GPS來提供,GPS占到國內近100%的份額。
所以國內很多的導航設備,在使用衛星導航時,直接將其簡單粗暴的命名為GPS,并且這個叫法已經深入人心了。
后來雖然中國北斗推出,但一直也無法改變大家心中已經形成的認知,很多人固執的以為導航就是GPS,至于北斗,有些人居然表示沒聽說過。
哪怕目前國內的智能手機中,已經有超過98%的手機是支持北斗導航的,甚至還將北斗信號優先級提高,在GPS之上,但還依然有很多人認為,自己的手機在使用GPS,而不是北斗。
不過,后來在北斗的推廣下,以及在各種媒體的報道下,大家也慢慢的知道了北斗,知道中國也有了能夠與美國GPS媲美的衛星導航系統了。
特別是今年,華為Mate50推了衛星通信功能后,更是讓北斗知名度大大提升,大家也越來越認可北斗。如今,華為、高德、百度等相繼出手后,相信后續北斗對GPS的替代會越來越順利,越來越迅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