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算是比較罕見的一幕了,臺積電為居然辦儀式慶祝3nm量產。以前臺積電似乎還真沒這么干過,沒有對某一個工藝上升到辦儀式來慶祝的地步。
這也說明,臺積電對3nm是寄予厚望。當然另外一方面也說明,三星提前半年量產3nm,給臺積電壓力非常大,臺積電不得如此,來吸引業界的關注。
在這個儀式上,臺積電表示,3nm技術已成功進入批量生產,產量良好,與5nm量產同期相當。
劉德音還表示,目前3nm市場需求非常強勁,預計每年帶來的收入都會大于同期的5nm。
此外,在儀式上,臺積電也吹了一波3nm工藝,稱這是繼5nm(N5) 制程后另一個全新世代制程,3nm邏輯密度增加約60%,或相同速度下功耗降低30%~35%,并支持創新的TSMC FINFLEXTM 架構。
當然,在儀式上吹的最大的牛不是這個,是另外一個,臺積電表示,3nm技術將在量產后的五年內創造出價值為1.5萬億美元的最終產品。
最終產品價值具體指的是什么?當然不是指臺積電3nm工藝的營收,而是指通過3nm工藝,蘋果、高通等廠商們,找臺積電制造出3nm芯片后的價值。
不過,也有機構認為,1.5萬億美元可能很難實現。因為目前能用得起3nm工藝的芯片廠商沒幾家,也不過是蘋果、高通、聯發科等幾家而已。
像nvidia、AMD、特斯拉等廠商,最近幾年都不會使用3nm,而是使用4nm、5nm這樣的工藝,因為3nm太貴了,性價比不高。
至于博通、索尼等客戶,則使用更成熟的技術,不太會使用3nm這樣的工藝。
所以臺積電雖然量產了3nm,但接下來依然面臨著客戶不太多的困境,而客戶的多少,最終取快于代工費的下降,以及設計成本的下降。
所以與此同時,業界也有一個疑問,那就是花這么多錢來研發3nm,甚至接下來的2nm、1nm,最終又有幾家用得起,這些工藝的性價比究竟高不高,值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