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危機加劇 蔚來汽車宣布將停產5天
日前,蔚來汽車發布公告稱,受芯片短缺影響,自29日起,“江淮蔚來”合肥制造工廠暫停汽車生產活動5個工作日。這使蔚來成為國內首家因“缺芯”被迫暫停生產的新能源車企。此外,蔚來還宣布下調其第一季度交付量至1.95萬輛,稱半導體的整體供應緊張,已經影響了公司今年3月的汽車產量。
受此消息影響,截至美東時間3月26日收盤,蔚來(NIO.NYSE)跌4.77%至36.13美元。對于此次芯片斷供,業內分析主要是受疫情影響,車企計劃不足訂單較少,疊加全球晶圓產能緊張、消費電子領域芯片對汽車芯片的產能搶占、日本瑞薩電子工廠發生火災關停生產線等等多種原因所致。
對于此次芯片斷供,蔚來方面表示,芯片短缺情況超出此前預估,目前仍在密切關注行業供給情況,積極協調供應鏈資源。目前預期停產五個工作日后可以恢復生產,但長期供應情況仍有待觀察。
此前,在蔚來2020年四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蔚來董事長李斌就曾表示,公司目前已具備月產1萬輛電動車的能力,但受限于全球芯片短缺和電池產能瓶頸,預測蔚來第二季度或只能滿足每月7500輛左右的全供應鏈產能。此時的蔚來仍可滿足正常工作計劃,但若芯片短缺影響持續擴大,恐怕難以維持此前對第二季度的產能規劃。
芯片對汽車生產的影響有多大?記者了解到,功率半導體為電動汽車成本最主要組成部分,成本占比過半。根據麥肯錫統計數據,純電動汽車的半導體成本為704美元,比傳統汽車的350美元高出近1倍,其中功率半導體的成本為38美元,占總成本的55%。
而逐步受困于芯片的車企還在增多。從去年底至現在,芯片困境已成為全球問題,背后是疫情導致芯片產量下降、中國車市迅速復蘇大多車企對訂單計劃不足等多重因素疊加所致。目前,已有多家車企陸陸續續宣布其減停產計劃。
例如,沃爾沃汽車近日宣布3月將停產部分車型;本田汽車宣布將北美部分工廠停產;通用汽車宣布暫時關閉其位于密歇根州蘭辛的工廠,預計今年4月份之前不會重新開工;豐田汽車也在本月宣布將位于捷克的小型車工廠展開為期兩周的停產;大眾汽車集團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甚至公開表示,今年前兩個月芯片短缺已導致大眾汽車已在全球減產了10萬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