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技術升級賦能醫療領域應用 互聯網醫療行業前景如何?
關鍵詞: 互聯網醫療
中商情報網訊: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AI技術提高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和質量,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精準的醫療服務。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給醫療健康服務帶來的改變。目前,互聯網醫療服務幾乎已覆蓋從問診治療到康復保健等所有環節。
醫療數字轉型加速,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快速增長
近年來,國家鼓勵支持各方加大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醫療行業的布局,2021年中國互聯網醫療行業市場規模達2230億元,同比增長43.87%,2022年市場規模約為3099億元。隨著數據共享、醫保網絡支付等服務的不斷完善,未來互聯網醫療市場將繼續增長,預計2023年將達3647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互聯網+醫藥”產業快速發展,醫藥電商交易規模持續增長
近年來,我國“互聯網+醫藥”產業快速發展,網購已成為常態化的消費方式,醫藥電商更符合人們的消費習慣,需求量增大,中國醫藥電商交易規模一直保持增長趨勢。2022年交易規模約為2431億元,預計2023年將進一步增長至2799.2億元。醫藥電商交易規模增長將帶動生物醫藥線上渠道的銷量更進一步,從而擴大消費者市場。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需求驅動互聯網慢病市場爆發式增長
以及人們的醫療健康意識提高等利好因素,近年來中國互聯網慢病管理市場經歷了爆發式增長,2022年,我國互聯網慢性病管理市場規模為1361億元,同比增長23.73%。隨著慢病管理“互聯網+”模式的探索也不斷深入并且醫保支付端也已逐步打通,未來慢病管理“互聯網+”模式滲透率將大幅提升,預計2023年互聯網慢性病管理市場規模將超過1600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互聯網醫院超2700家,助力數字經濟加速
互聯網醫院也可以稱為“云醫院”,也即是轉變醫院的傳統醫療模式,將線下醫療資源轉至線上。2022年,數字中國建設進入整體布局、全面推進的新階段,數字醫療領域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與進步。截至2022年10月,全國設置超過2700家互聯網醫院,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超過2590萬人次。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參與到互聯網醫院浪潮中來,互聯網醫院作為醫院業務的線上延伸,可以提供預約掛號、問診、買藥等一系列服務。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互聯網醫療成為用戶規模增長最快的應用
互聯網醫療規范化水平持續提升,成為2022年用戶規模增長最快的應用。互聯網醫療領域相關監管政策框架日益完善,引導互聯網醫療行業規范化發展。截至12月,我國互聯網醫療用戶規模達3.63億,較2021年12月增長6466萬,占網民整體的34.0%。
數據來源:CNNIC、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互聯網醫療企業主要分布在專科服務和在線醫療
目前,行業內針對垂直領域的企業數量在不斷增加,且中游企業集中在互聯網巨頭、險資、第三方創業者及部分醫藥企業。目前中國互聯網醫療企業分布前三為專科服務、在線醫療及醫藥電商,分別占比29.9%、29.7%及15.7%。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國家政策支持互聯網醫療發展
近幾年,國家發布了一系列加速發展及普及互聯網醫療服務的有利政策,如《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意見》《藥品監管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建設“十四五”規劃》《“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等。疫情期間,國家將互聯網醫療支出納入政府醫保,制定統一的醫療標準并推動在線咨詢,為互聯網醫療產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氛圍。行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推動。近幾年,國家發布了一系列加速發展及普及互聯網醫療服務的有利政策。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家將互聯網醫療支出納入政府醫保,制定統一的醫療標準并推動在線咨詢。政策支持下,中國互聯網醫療將快速發展。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字化技術進步推動互聯網醫療發展
AI、大數據及區塊鏈等數字化技術的進步降低醫療服務成本。互聯網在醫療方面的應用使得更多資料數據化,減少人工校對產生的誤差,也降低人力成本,醫生也通過更加便捷的方式獲取患者的信息。例如,電子就診卡,線上醫療檔案等,醫生可以通過電子信息獲取患者的詳細病史。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推動互聯網醫療的發展。
處方藥打開醫藥電商新的市場空間
我國藥品的生產、流通、消費都受到政府的嚴格管控,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醫藥電商行業拓展緩慢,藥品終端銷售牽涉到整個藥品利益鏈,尤其是處方藥,銷售的主要陣地是在醫院內。2021年4月,《關于服務“六穩”“六保”進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關工作的意見》提出,在確保電子處方來源真實可靠的前提下,允許網絡銷售除國家實行特殊管理的藥品以外的處方藥。隨著藥占比控制、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零加成、帶量采購政策實施,藥品逐漸從醫療機構中剝離出來,處方藥外流加速。未來,處方藥市場將呈現爆發式增長,醫藥電商企業爭相搶奪處方藥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