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圖譜】2023年四川省新型顯示產業鏈、布局及現狀分析(圖)
關鍵詞: 新型顯示
中商情報網訊:我國新型顯示產業逐漸實現高質量發展,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特征日益凸顯。在區域布局上,成渝地區已成為全球最大的OLED生產基地和中國柔性顯示產業最大集聚地。其中,四川省積極布局新型顯示產業鏈,初步構建顯示產業集群布局,是我國新型顯示產業重要集聚區。
一、四川省新型顯示產業政策匯總
四川省重點支持新型顯示等電子信息領域產業發展,助推新型顯示產業做大做強。為壯大新型顯示產業集群,四川省先后出臺《四川省“十四五”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四川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四川省“十四五”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2021—2025年)》等政策。政策指出,四川將加快發展OLED柔性顯示、超高清顯示、量子點顯示等關鍵新型顯示技術,建設覆蓋產業鏈技術驗證和應用的服務平臺,構建貫通原材料、零部件、面板制造、整機集成的新型顯示產業生態圈等。具體政策如下: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四川省新型顯示產業空間布局
四川省圍繞新型顯示產業鏈核心環節,積極布局上游材料、設備,帶動發展電視、手機、車載顯示等下游應用,新型顯示產業快速發展,目前已形成以成都、綿陽、眉山為基地的成綿眉新型顯示產業集群布局。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成都:成都以布局大尺寸柔性顯示產線為重要契機,在成都高新西區規劃構建“柔谷”核心區,重點布局大尺寸柔性顯示產線重大項目及配套園區,形成以成都為核心區,重慶、綿陽為協同區的世界級“柔谷”。同時,打造全國規模第一的新型顯示基地,擴大面板產能規模,打造終端應用場景,推動產業鏈向下延展。
綿陽:近年來,綿陽市不斷優化新型顯示產業布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OLED、MicroLED、MiniLED面板上下游配套產業等為發展重點,加快新型顯示產業園、高發智能制造產業園配套建設。臨港經濟發展區以TFT-LCD、MicroLED、MiniLED面板及上下游配套產業為發展重點,著力構建驅動IC、偏光片、背光模組、玻璃基板等上游材料和下游整機終端產業鏈,打造新型顯示產業集群。經濟技術開發區重點發展新型顯示相關配套。
三、四川省新型顯示產業發展現狀
(一)成都進入全國前十
在2023世界顯示產業大會開幕式上,《中國新型顯示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數(2023年)》發布,成都“柔性屏出貨領先,產業鏈健全”,入選我國新型顯示產業高質量發展十大城市。
資料來源:賽迪、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液晶顯示屏產量
近年來,四川省新型顯示產業保持快速增長。2022年,四川省新型顯示出貨量規模位居全國第三,其中,TFT-LCD產能占全國總產能的11.8%,AMOLED產能占全國總產能的31.7%。2022年,四川省液晶顯示屏產量5.96億片,同比增長60.2%。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4年四川省液晶顯示屏產量將增長至12.45億片。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成都新型顯示產值
成渝地區是我國顯示產業重要區域,其中,成都面板產能位居全國第四,柔性顯示研發方面,成都引領全球。數據顯示,2021年成都新型顯示產業實現產值603億元,占全國15%。2022年,成渝地區新型顯示產業產值占全國的比重超30%,其中成都產值約為740億元,新型顯示成為成都市最具發展潛力的支柱產業之一。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4年成都市新型顯示產業產值將增至1055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四川省新型顯示產業鏈
四川省以成都平原經濟區為核心布局顯示產業,聚集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超800家,已形成相對完整的顯示產業生態圈。以京東方、惠科等世界領先面板企業為核心,引進落地路維光電、杉金光電等材料、設備企業,支撐發展長虹、極米科技、京東方車載等終端制造,初步形成了一個由上游原材料、中游顯示屏、下游顯示應用組成的完整的產業鏈。四川省新型顯示產業鏈全景圖如下: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五、四川省新型顯示重點項目
據不完全統計,四川省新型顯示續建項目由6個,新開工項目2個,其中綿陽市數量最多。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六、四川省新型顯示產業未來發展規劃
四川省將顯示產業作為支撐電子信息提質倍增的首抓產業,未來,顯示產業將圍繞“1+4”發展,即聚焦1個地區、突出4個重點。
聚焦成渝地區打造世界級顯示產業集群。依托京東方、惠科、康佳、極米等企業,提升4K/8K超高清面板、激光顯示等高端產品技術水平,加快實現涵蓋面板、核心材料及零部件、基礎裝備、終端生產等環節的全產業鏈發展,打造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世界級新型顯示產業集群。
突出重點發展方向。依托成都、綿陽、眉山等地顯示產業集群積極布局,順應柔性顯示、超高清顯示發展趨勢,積極引進高世代OLED生產線,引導OLED產業鏈向四川聚集。力爭到2027年,建成全球一流的柔性顯示生產基地和無屏顯示總部基地。
突出重點能力建設。加快建設一批新型顯示配套產業園區,圍繞核心元器件、關鍵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等產業鏈薄弱環節協同引進和培育中高端企業,增強產業配套能力,力爭用3年時間使新型顯示產業本地配套率超過60%。
突出重點技術創新。圍繞激光、全息、量子點等前沿技術引育一批初創企業和研發團隊,重點突破MicroLED等前沿技術,加快建設全國首條MicroLED量產線,打造MicroLED國產自主全產業鏈。力爭到2025年,四川AMOLED研發及生產技術達到國際一流水平,MicroLED、激光顯示等新一代顯示技術研發和產業化與國際先進水平保持同步。
突出重點生態打造。推動京東方、惠科、信利、極米、索貝、辰顯光電等“鏈主”企業跨界融合,把握5G、4K/8K超高清視頻等市場機遇,積極參與國家網絡視聽產業基地、國家超高清視頻產業基地等創新平臺或產業載體建設,推動形成融合發展產業生態。擴大新型顯示應用場景,加快構建車載終端、可穿款設備、VR/AR等“產品+應用+服務”的新興產業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