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功率器件企業虧損嚴重,除了漲價還有無別的方法突破?
2019至2022年間新能源汽車、光伏、半導體等下游需求持續旺盛,全球范圍內晶圓產能不足,功率半導體行業供不應求,曾出現多次漲價,其中IGBT、SiC MOSFET等十分緊俏。自2022年以來,全球范圍內產能逐步釋放,功率半導體市場行情回落,從二三極管、晶體管、中低壓 MOS到高壓MOS都出現供需反轉并大幅降價;加之消費電子市場疲軟大背景下,庫存去化成為功率半導體市場近兩年主旋律。
然而,自2023年12月至今年1月,媒體報道包括捷捷微電、三聯盛、藍彩電子、揚州晶新、深微公司在內的五家本土功率半導體廠商紛紛發出漲價涵調漲旗下產品價格。當前功率半導體庫存去化顯著,且終端需求漸漸出現回暖跡象,功率半導體行業是否已觸底反彈?
一個月內,五家功率半導體發出漲價函
1月14日,捷捷微電向客戶發出《價格調整函》,宣布自2024年1月15日起,對公司Trench MOS產品線單價上調5%-10%。在調整日期之前所下的訂單可以繼續按照原有單價及數量執行完,新下的訂單則需要與公司業務人員確認溝通。
對于漲價的原因,捷捷微電表示,公司“為了不斷地提升產品的品質和豐富產品型號,前期一直不斷加大對先進設備及工藝研發的投入,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市場低迷,產品價格不斷下滑的背景下,我司已獨自承擔了材料、匯率、人工等多項增加的成本。經長期虧損原有價格已難以滿足正常供貨需求,為了持續保證交付質量穩定可靠的產品及優質的服務。”
顯然,捷捷微電公布的2023年度半年報顯示,上半年營業成本同比增長了26.41%至5.8億元,主要原因是“銷售增加同步增加營業成本、產能利用率不足、單位成本增加所致。”
捷捷微電本次宣布漲價的主要是Trench MOS產品線,據悉,其MOS以及相關器件合計約占捷捷微電營收20%以上。
1月9日,深圳市深微半導體有限公司發布通知稱,過去三年對于整個半導體行業而言,是風雨兼程的三年。市場需求萎靡引發惡意競爭,產品價格不斷下滑,行業內卷導致品質事故頻發。由于整體原材料成本的不斷上漲以及綜合運營成本的增加,深微公司同樣面臨著財務上持續赤字的現實問題。
深圳市三聯盛功率半導體有限公司也于近日發布調價通知函稱,由于原材料的價格及人工成本上漲,導致公司成本大幅增加,成本已經遠遠超過公司能承受的范圍。經過公司慎重研究決定:自 2024年1月1日起,公司全系列產品單價上調 10%-20%。
2023年12月29日,四川藍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發布關于產品價格調整通知稱,由于上游原材料價格及人工成本持續上漲,導致公司成本大幅增加,原有價格已難以滿足供貨需求,經過公司慎重研究后決定:自2024年1月1日起,公司全系列產品單價上調10%-18%。
更早發布漲價通知的則是揚州晶新微電子有限公司。2023年12月15日,一則關于揚州晶新微電子有限公司的調價溝通函在業界流傳。揚州晶新表示,2023 年以來國內芯片市場惡性競爭,價格不斷下滑,內卷極其嚴重,整個產業鏈苦不堪言。另一方面,終端廠商對產品的性能和品質要求層層加嚴,不斷提高各方面的要求。基于此,揚州晶新決定:從 2024 年 1 月 1 日發貨起對所有背錫芯片價格上調 10%-15%。
對于上述漲價函,一些行業人士表示,當下庫存去化接近尾聲,企業虧損已久,調價也無可厚非。
市場需求并未恢復,企業虧損不得不漲
從上述漲價函可以看出,一方面上述分立器件廠商面臨市場需求萎靡引發惡意競爭,導致公司產品價格不斷下滑。
業內人士指出,市場需求低迷使得分立器件產品價格內卷非常嚴重,小廠的價格太低了。相對中大型功率半導體企業,可以通過綁定優質行業頭部客戶保障公司的訂單量,價格波動幅度不會太大,小廠顯得更為被動,為獲得訂單只能以低毛利在市場上“血拼”,遇上通貨膨脹就直接“扛不住”了。
以上述發布漲價函的三聯盛為例,2023上半年實現營收3697.53萬元,凈虧損達1597.1萬元,毛利率為-11.18%。雖然公司營收下滑幅度并不大,但毛利率由正轉負,業績虧損嚴重,即使三聯盛將旗下產品調漲10%-20%,公司能否實現扭虧為盈還未可知。
值得注意的是,業績虧損的情況在國內中小型功率半導體廠商中并不罕見,集微網通過統計六家新三板掛牌的分立器件廠商2023上半年業績發現,除昌德微營收基本持平外,包括深深愛、星海電子、芯諾科技、三聯盛、明芯微在內的廠商都出現下滑。凈利潤方面,深深愛、昌德微、三聯盛、明芯微都出現了虧損。
另一方面,則是原材料及人工成本在持續上漲。業內人士對集微網表示,除人工、房租、稅費等方面支出增加外,當前銅價也出現上漲,將帶動引線框架等封裝材料價格同步上漲。
銅作為引線框架的主要原材料,引線框架廠商采購銅帶的成本與金屬銅的價格直接相關,而近幾年金屬銅的價格波動較大。因此,多數廠商對引線框架產品定價將與倫敦LME銅價聯動,采取“成本+加工費”模式,銅價的波動也直接影響到引線框架產品的售價。
據央視財經報道,在全球銅原料供應將收緊的背景下,有專家預計,未來兩年銅價可能會飆升75%以上,達到一個新的歷史高點。在此情況下,引線框架價格或將出現大幅增長,而引線框架占封測成本的20%-70%,對功率半導體的生產成本影響較大。
綜上所述,時至今日,功率半導體市場并未出現明顯起色,但在行業持續內卷的情況下,產品價格持續下跌,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漲導致各大廠商業績下滑,部分小型廠商陷入虧損,即使部分廠商已經宣布漲價,短期內功率半導體行業景氣度也難有反轉。
本土廠商取得了哪些重要突破?面臨哪些困局?
近幾年,受疫情和國際環境影響,國內車規級、工控級功率器件國產替代需求強勁,采用本土廠商功率器件產品的意愿明顯提升。
與此同時,經過近幾年的不斷積累,國內在硅器件的低壓SGT、高壓超結器件、IGBT及IGBT模塊等方面,不管是在技術、產品以及規模化產能上均取得突破性進展。在SiC領域SBD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平面MOSFET取得突破并進入量產。
但在IGBT的高端應用方面和溝槽SiC MOSFET方面積累的時間和經驗都不足,需要夯實基礎,使之能滿足整機要求,穩定量產,并不斷推進技術迭代工作。澎芯半導體也在聯合合作單位,加快推進溝槽SiC MOSFET的技術進步。
目前,國內功率器件產業鏈日趨完善,在技術創新、產能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一方面實現了封裝技術、材料研發等領域的突破;另一方面在技術壁壘較高的 IGBT、MOSFET 等產品領域的技術研發和生產制造亦有所成就。
盡管取得了一些重要突破,但與國際領先企業相比,本土企業在一些高端技術領域、產業鏈完整度、知識產權保護、人才培養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面對廣闊的市場前景,國內廠商在技術水平和市場份額的提升上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隨著國內企業逐步突破行業高端產品的技術瓶頸,產品的質量、性能、技術標準不斷提升,中國功率半導體器件對進口的依賴將會減弱,國產替代效應將持續顯現。未來,在國家政策支持、產業生態逐漸完善、人才水平逐漸提高的背景下,中國本土企業有望進一步向高端功率器件領域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