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容量SSD要大幅上漲?存儲芯片2024年漲勢延續
據外媒《Tom's Hardware》引述業內消息人士表示,由4個或8個NAND Flash芯片組成的NAND封裝模組已經供不應求,特別是大容量消費級SSD的價格或許會大幅上漲,預計在本季度晚些時候會出現。
根據報道,這類型的M.2 2280 SSD承載四個3D NAND封裝,主要是2TB和4TB容量,現在這些模組已經出現短缺,供應商也已經提高了報價,可能將影響未來幾個月的SSD價格。
消息人士指出,當這些2TB和4TB SSD的價格將“飆升”時,NAND封裝的全面短缺影響,可能需要兩到三個月的時間才能完全影響到供應鏈。
報道稱,NAND Flash模組供應限制的原因有很多,比如3D NAND Flash閃存芯片制造商最近幾個季減少了產能,并減緩了向更高位密度節點的發展。
盡管媒體如此報道,但業界人士向全球半導體觀察表示,NAND封裝暫未到達供不應求的狀態。
至于未來NAND Flash以及SSD的價格走勢,此前TrendForce集邦咨詢資深研究副總經理吳雅婷預期,2024年第一季NAND Flash合約價季漲幅18——23%。
TrendForce集邦咨詢認為,NAND Flash合約價自2022年第三季開始下跌,連跌四季,至2023年第三季起漲。在面對2024年市場需求展望仍保守的前提下,二者價格走勢均取決于供應商產能利用率情況。
存儲芯片2024年迎來增長?
展望未來半導體產業前景,Peter Wennink表示,半導體行業當前仍處于周期性底部。盡管我們的客戶對于半導體市場復蘇態勢仍不能確定,但一些積極信號已清晰可見——行業終端市場庫存水平持續改善,光刻設備的利用率也始見提升。此外,我們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強勁訂單增長也顯示了未來的市場需求。
與此同時,ASML首席財務官Roger Dassen表示,存儲芯片市場將在2024迎來增長,這主要是由于制程節點的轉變,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先進存儲需求。而邏輯芯片市場,2024年將出現小幅下滑,因為今年將主要消化2023年的新增產能而非繼續增加產能。從業務劃分來看,2024年EUV業務將出現增長;而非EUV部分會小幅下滑,主要因為浸潤式光刻機的銷售預計將少于2023年。
業界表示,近年,存儲芯片DRAM的制程進入了10nm級別,而且越來越趨近于10nm,常用的DUV光刻機就難以滿足最先進制程DRAM的要求,因此存儲芯片大廠逐步在產線中引用EUV設備,以生產最先進制成的DRAM芯片,這進一步推動了EUV業務增長。
至于2024年存儲芯片市況,今年1月19日,全球市場調查機構TrendForce集邦咨詢最新調查顯示,DRAM產品合約價自2021年第四季開始下跌,連跌八季,至2023年第四季起漲。NAND Flash方面,合約價自2022年第三季開始下跌,連跌四季,至2023年第三季起漲。在面對2024年市場需求展望仍保守的前提下,二者價格走勢均取決于供應商產能利用率情況。
集邦咨詢預計,今年一季度DRAM合約價季漲幅約13——18%;NAND Flash則是18——23%。第二季度,DRAM與NAND Flash合約價季漲幅皆收斂至3——8%。第三季由于是傳統旺季,DRAM與NAND Flash兩者合約價季漲幅有機會同步擴大至8——13%。第四季在供應商能夠維持有效的控產策略的前提下,漲勢應能延續,預估DRAM合約價季漲幅約8——13%。NAND Flash合約價季漲幅則預估0——5%。
多因素共振
半導體產業逐步復蘇
數據顯示,半導體產業已經完成低谷期到景氣周期的轉換。 Wind數據顯示,2022年1——10月,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了45%,此后其出現反轉并創出歷史新高,代表性公司芯片巨頭英偉達的總市值也突破萬億美元,達1.35萬億美元。
與國際半導體率先回暖不同,國內半導體產業回暖時間有所滯后,至2024年1月12日,A股Wind半導體指數相比2021年8月高點回調了49%左右,代表性公司中芯國際股價自高點更是回調了60%左右,北方華創也回調了40%以上。 指數雖然表現不佳,但若從100只成份股的營收和凈利潤指標變化看,行業景氣度又似乎正在從底部向上爬升。 Wind數據顯示,在全球半導體景氣度最差的2022年,Wind半導體產業100只成份股中,營收出現同比下滑的有50家,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的有64家,而到了海外半導體景氣度開始修復的2023年,Wind半導體產業100只成份股前三季度營收出現同比下滑的公司已經減少至27家,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公司也減少至55家。
事實上,半導體行業的最不景氣時間段確實已經過去。 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協會(WSTS)近期預測,2024年全球半導體市場銷售額預計增長13.1%,達到創紀錄的5883.6億美元。 2024年1月9日,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表示,2023年11月全球半導體行業銷售總額達到480億美元,同比增長5.3%,環比增長2.9%。 SIA總裁John Neuffer表示: “2023年11月全球半導體銷售額自2022年8月以來首次實現同比增長,這表明全球芯片市場在進入新一年之際繼續走強。 展望未來,全球半導體市場預計將在2024年實現兩位數增長。 ”
值得一提的是,消費電子一直是半導體使用大戶,其多年來一直支撐著半導體產業的持續發展,而近年人工智能、5G、無人機、VR/AR、智能駕駛、機器人等產業的快速發展,也進一步加快了半導體產業發展進程。 目前來看,智能手機和PC等消費電子產品在經歷了長時間的銷量下滑之后,產業鏈庫存去化已接近尾聲,出現邊際改善跡象,營收和歸母凈利潤數據環比持續增長。 據Wind數據,消費電子(Wind)成份股2023年第二季度,共實現營收4089.22億元,營收同比下滑了3.79%、環比上升3.35%; 歸母凈利潤185.14億元,同比下滑32.56%、環比增長36.4%。 進入第三季度后,共實現營收4764.88億元,同比下滑3.05%,環比增長16.52%; 實現歸母凈利潤230.54億元,同比下滑10.45%,環比增長24.52%。
AI大模型在2023年得到了快速發展,大模型已經被業界普遍認為將是引領未來創新發展的基礎和動力,AI大模型訓練所帶來的算力芯片、高速內存需求量激增,給國內半導體產業的基本面回暖帶來契機,關于這一點,在相關公司的2023年業績預告中就已經開始體現。
比如,中科飛測-U預期2023年凈利潤約11500萬元——16500萬元,同比增長860.66%——1278.34%。 在業績預告公告中,公司表示,2023年度業績預計較上年同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產品種類日趨豐富,公司綜合競爭力持續增強……國內半導體檢測與量測設備的市場處于高速發展階段,下游客戶設備國產化需求迫切,推動下游客戶市場需求規模增長。 ”
盛美上海也預測2023年營業收入達36.5億元——42.5億元,同比長27.04%——47.93%。 公司給出的理由是: “中國半導體行業設備需求持續旺盛,公司憑借核心技術和產品多元化的優勢,銷售訂單持續增長……綜合近年來的業務發展趨勢,以及目前的訂單等多方面情況,公司預計2024年全年的營業收入將在人民幣50億至58億之間。 ”
整體看,在消費電子需求逐步復蘇、AI大模型大量使用的預期下,半導體行業2024年的景氣度將明顯好于202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