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級需求增加,云存儲迎來大規模增長,AI或是下一個趨勢
在數字經濟時代,算力已成為核心生產力。數據的存儲和管理是企業生產經濟的重要一環。而由云計算相關技術延伸和發展而來的全新產品形態——云存儲,則以其高效、靈活 和擴展的特點,為企業和用戶提供了便捷的數據存儲和管理方式。目前,市面上有許多知名的云存儲服務提供商,如亞馬遜的S3、微軟的AzurC,以及我國的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百度云等,這些云存儲平臺發展迅猛,締造出競爭與合作并進的良性發展市場。
企業級需求增加 市場規模續增
早些年間,我國云存儲以個人云發展為主,隨著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加速和數據量的爆炸性增長,企業級云存儲需求呈現出不斷增長的態勢,目前已經占據了我國云存儲的主要市場。未來,在多項新興技術的加持下,我國將會催生更大的云存儲市場。
根據IDC數據統計,2019年,包括云服務(公有云服務和專屬云服務)、云相關服務(云專業服務和云管理服務)、云基礎設施建設(企業用戶和服務商云基礎設施建設)在內的中國整體云計算市場規模達到了329億美元。預計到2024年,該市場規模將達到1000億美元以上。
另外,在公有云IaaS+PaaS市場,2022-2027五年間中國公有云市場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6.9%,其中PaaS(平臺即服務)增速最快,為30.5%,SaaS(軟件即服務)緊隨其后為28.7%。當云計算的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后,中國公有云市場正在從資源驅動型延伸至技術和業務驅動。
此外,隨著數據量爆發式增長,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對于云存儲的需求都在不斷增加。2021年中國個人云存儲的用戶規模達4.41億人, 2022年達4.89億人。
IDC公司分析師Deepak Mohan認為,無論是內部開發的還是通過合作伙伴關系和收購提供的內部文件存儲服務,在過去五年中已成長為主要公共云存儲產品組合的一部分。此外,還引入了多個新的低成本冷存儲層選項,使得公共云存儲上的輔助存儲對企業越來越有吸引力。
AI與云存儲集成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數據存儲需求的日益增長,云存儲成為了越來越受歡迎的解決方案。而在云存儲領域,AI技術的應用正在逐漸引起關注。AI網盤,作為一種集成了人工智能技術的云存儲服務,未來有望實現更高效、更智能的云存儲。
一方面,AI技術可以為用戶帶來更便捷的使用體驗。目前,傳統云存儲服務大多采用了文件夾及標簽等方式進行文件管理。但AI技術則可以根據用戶使用習慣及文件內容,自動分類整理文件,并實現文件搜索、預覽等一系列操作。此外,AI技術還可將用戶的文件信息與網絡上其他用戶的信息進行比對,幫助用戶快速找到相關資料。
另一方面,AI技術也可以提高云存儲的數據安全性。傳統的云存儲服務往往只提供簡單的密碼保護,但這樣的方式存在一定的風險。而AI技術可以通過學習用戶的行為特征及歷史數據,對用戶的賬號及數據進行實時監控,如發現異常登錄行為或數據篡改等異常情況,即可及時預警及采取措施,從而提高了數據的安全性。
此外,隨著5G技術的不斷發展,AI網盤還可以實現更快速的上傳及下載速度,加快用戶文件的傳輸效率。同時,基于云計算的AI技術還可實現自動化處理與分析,幫助用戶更好地管理及利用自己的數據資產,從而提高自身的價值。
當然,由于AI技術目前在云存儲領域的應用仍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市場上出現的AI網盤服務較為有限。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迭代,AI網盤服務有望成為云存儲領域的一大趨勢。
云存儲服務將更加趨于個性化
目前,在云存儲市場的競爭中,各大云服務提供商都在積極布局,推出各種具有特色的云存儲產品和服務。例如,亞馬遜推出了對象存儲、塊存儲、文件存儲和云上備份服務等全矩陣云存儲產品;華為云推出了高性能的云存儲產品,并不斷提升產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阿里云也在不斷加強云存儲服務的布局,產出各類型云存儲產品。
未來,隨著5G、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數據量將呈現出爆炸式增長的趨勢,為了滿足用戶不斷增長的數據存儲需求,云存儲服務也將會走向更針對性、更個性化的發展趨勢。提供更高容量、更快速的存儲服務,通過優化網絡架構和技術手段,提高數據傳輸速度將成為云存儲服務發展的重要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