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最先進芯片設備,已達到3納米,海外芯片廠商都高度認可
由于眾所周知的因素所影響,中國一直難以買到先進的光刻機,這影響著中國在芯片制造方面的發展,也讓國內高度關注芯片設備技術的發展,其實中國在芯片設備方面也并非完全落后,在某些芯片設備方面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日前中國芯片設備行業就傳出了重大利好消息,指中國在3納米芯片設備方面已取得重要突破,這也是中國在芯片設備方面所達到的最先進水平,幾乎已與全球同步,這項設備就是刻蝕機。
中國在刻蝕機方面其實一直都與全球保持在同一水平,數年前全球量產5納米,中國的刻蝕機也迅速達到了5納米的水平,當時上海中微公司的5納米刻蝕機甚至還得到了臺積電的認可,可見中國在刻蝕機方面的水平確實足夠先進。
刻蝕機也是芯片制造的一個重要環節,僅次于光刻機,光刻機將電路圖印制在晶圓上之后,就需要刻蝕機對這些電路進行刻蝕,然后再進行其他步驟,進而最終生產出芯片這種成品,由此可見刻蝕機的重要性。
中國在刻蝕機技術方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于中國早早布局,2000年初張汝京在中國大陸創立了中芯國際不久,當時諸多海外人才紛紛回來中國創業,中微公司的創始人尹志驍也在2000年后不久回國創立了中微公司。
獲益于尹志驍在美國Intel等公司從業積累的技術,再加上他的回國帶回了一批芯片人才,由此中微公司擁有了一定的技術基礎,在此后的20年時間默默耕耘,從零起步逐漸打造出了全球最先進的刻蝕機。
當然中國龐大的市場,以及剛剛興起的芯片制造也為中微公司的發展提供了沃土,時至今日中國最先進的工藝只是達到7納米工藝,如此剛剛創立的中微公司研發的刻蝕機在國內仍然有市場,還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場,由此中微公司伴隨著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逐漸成為全球重要的芯片設備商。
中國在刻蝕機方面的發展,證明了中國并非不可能從零起步,打造自己的芯片制造產業鏈,更何況中國其實在之前就有一定的基礎,1990年代中國其實已有光刻機產業,只是后來國內市場的發展讓光刻機等設備產業未能抓住市場契機。
這幾年以美國為首屢屢限制對中國出口先進的芯片設備,嚴重影響了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而如今中國的刻蝕機達到全球先進水平,將鼓舞國內的芯片制造產業鏈努力拼搏,只要各個行業企業共同努力,中國遲早能研發成功先進的光刻機。
中國在光刻機方面其實已具有一定的基礎,浸潤式光刻機技術已在去年實現量產,也正是有鑒于國內在浸潤式光刻機技術上的突破,光刻機企業ASML才突然獲得許可對中國供應先進的浸潤式光刻機2000i,如此堅持下去,國內實現完全自主的芯片制造產業鏈必將成為現實。
華人在全球芯片行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NVIDIA、AMD、博通等全球知名的芯片企業都由華人掌舵或創立,證明了華人在芯片技術研發方面的天賦,尹志驍博士等人在中國取得的卓越成就,將激勵更多華人回中國創業,這也將成為中國芯片技術發展的巨大潛力,或許將來有一天中國將不僅實現完全的芯片自主研發,還將主導全球芯片技術發展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