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手機出貨量提升拉動晶圓廠備貨,存儲器市場回暖來自AI強勢帶動
半導體行業主要由設計、制造、封測和應用四個環節構成。設計階段主要包括半導體芯片的架構設計以及系統級(SoC)設計;制造階段主要由晶圓廠進行,包括光刻、蝕刻、清潔等一系列復雜的制程;芯片制造好后,需要通過封裝保護芯片,并進行電性能測試,確認芯片的功能是否正常;最后,半導體產品被集成到各種設備中,如手機、電腦、電視、汽車等。
整個半導體產業鏈從設計到最終產品應用,涉及到眾多企業和行業,每個環節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投資機會。當前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中美摩擦前景仍不明朗,半導體作為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受到各國戰略性重視,供應鏈安全意識空前強化。
手機產量上升、存儲器市場回暖、晶圓制造營收增長,這三組數據傳遞出一個信號:在消費電子市場的帶動下,半導體市場迎來增長季。
近日,記者觀察到三組數據:一是全球手機出貨量提升。研究機構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7.8%至2.89億臺;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2024年1—2月,我國智能手機產量1.72億臺,同比增長31.3%。二是半導體行業“晴雨表”——存儲市場回暖,全球兩大存儲原廠獲利情況改善。三星電子2024年第一季度利潤大幅反彈,同比增長超過9倍,美光向多數客戶提出調升Q2產品報價,漲幅超過20%。三是半導體制造企業第一季度營收增長。全球前十大晶圓廠中的四家發布了3月營收數據,最高同比增長達44.8%。
存儲回暖來自AI強勢帶動
存儲芯片市場規模巨大,是半導體業內最大的細分市場,覆蓋消費電子、工業、醫療、汽車、航空航天等各個領域,并且新興應用領域的涌現也在不斷刺激存儲芯片的市場需求。存儲芯片標準化程度高,可替代性強,具備大宗商品(Commodity)屬性。存儲芯片產品已經基本商品化,其價格受下游需求影響較為敏感,行業景氣度受供需關系影響較大,呈現出較強的周期性,其價格、庫存也是整個半導體行業景氣度的風向標。
日前,全球最大存儲芯片制造商三星電子公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營收數據,營業利潤約為6.6萬億韓元(合49億美元),同比增長931.3%。這一增長結束了三星電子自2022年第三季度開始的連續季度下滑。三星電子2024年第一季度利潤大幅反彈,反映出該公司關鍵的半導體部門出現好轉,以及Galaxy S24智能手機銷售強勁。
美光2024年第二財季(截至2024年2月29日)營收實現58.24億美元,同比增長58%。日前,美光向多數客戶提出調升2024年第二季度產品的報價,漲幅超過20%。
在今年一季度期間,據存儲器模塊業者傳出,三星電子、美光等存儲器大廠,規劃將DRAM價格調漲15%-20%。業界人士稱,上游原廠漲價焦點將從NAND轉移至DRAM,DDR4、DDR5有望成下一波調漲重點,以加速改善營運虧損。
目前,全球存儲芯片需求復蘇的跡象越來越多,DRAM存儲芯片和NAND閃存芯片價格從去年10月至12月連續反彈,此外,智能手機和個人電腦制造商對內存的需求也有復蘇的跡象,HBM和CXL等高性能DRAM內存產品的需求劇增,同時,由于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相關供應商在全球HBM市場上占據了上風,目前,HBM系列DRAM的需求正在增長。
華泰證券指出,存儲行業周期從2023年三季度開始復蘇上行,存儲價格及供應鏈盈利水平已逐步回暖,2023年四季度以及2024年一季度延續上行趨勢,價格水平逐步回升至正常水平。同時,國內存儲產業持續國產化,在長鑫技術逐漸突破的帶動下,國內存儲產業鏈各環節包括半導體設備、設備零部件、半導體材料、存儲封測及模組將同步受益,全球市占率有望持續提升。
半導體行業專家盛陵海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存儲市場近期呈現向好態勢,除了一定程度上受到此前原廠減產主動調控的影響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兩大市場的帶動:一個是由于大模型訓練帶來的數據中心側需求增長,另一個關鍵因素在于手機市場,尤其是AI手機帶來的市場增量。
具體來看,DRAM和NAND均感受到了高市場需求。
美光在2024年第二財季報告中指出,人工智能服務器的需求正在推動HBM、DDR5(D5)和數據中心SSD的快速增長,這使得DRAM和NAND的供應變得更加緊張。當前大模型訓練參數已高達千億。并稱,其12層堆疊的HBM3E產品單層DRAM容量提高了50%,達到36 GB,預計從第三財季開始,HBM收入將增加美光DRAM和整體毛利率。在智能手機市場,美光稱,AI手機將比當前的非AI旗艦機DRAM用量提高50%~100%。
有消息稱,三星電子將于4月晚些時候開始批量生產290層第九代垂直NAND芯片,并將于明年推出430層NAND芯片。據市場研究公司Omdia預計,NAND閃存市場在2023年下降37.7%后,預計今年將增長38.1%。
“Flash用于處理熱數據,即經常用的數據。當前AI的訓練和應用需要調用更多的數據,促進了Flash的迭代升級。與此同時,升級的3D NAND工藝在提高集成度的同時降低了單位容量的成本。”盛陵海說,“除了模擬芯片由上一輪缺貨帶來的過度生產的情況較明顯,去庫存周期相對更長之外,包括存儲在內的大多數產品都已經回暖。”
半導體行業資深人士李國強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全球存儲市場的增長來源于三個因素:AI(大模型訓練)、手機和漲價。其中手機和AI(大模型訓練)帶來的增長相近,用于數據中心大模型訓練的HBM等存儲產品,由于單價高,給存儲企業帶來的需求增長相對更大一些。
手機市場看漲拉動晶圓廠備貨
近日,位于中國臺灣地區的晶圓代工廠紛紛發布了今年3月的營收報告。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企業臺積電實現營收約60.5億美元,同比增長34.3%;聯電實現營收約5.63億美元,同比增長2.7%;世界先進實現營收約1.12億美元,同比增長44.8%。從環比數據來看,臺積電環比增長7%;聯電環比增長4%;力積電環比增長3%;世界先進漲幅較大,環比增長17%。
李國強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先進工藝芯片的生產周期大致需要2~3個月,MCU等工藝相對簡單的芯片的生產周期在1.5~2個月之間。因此,晶圓廠3月的營收數據,大致能夠反映1月從芯片設計企業傳達來的訂單需求。相應地,芯片設計企業獲得的來自手機等整機企業的需求要再往前推1~2個月。因此,晶圓制造企業3月的營收增長大致可推斷為,可能受到來自去年年底手機廠商加單的帶動。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數據,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在2023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長6.6%,且高端機型成為手機廠商重要增長拉動力。該機構預測,2024年,價格在150~249美元(折合人民幣1084~1800元)之間的中低端手機市場出貨量預計增長11%,而高端智能手機市場(600~799美元,折合人民幣4337~5776元)出貨量將增長17%。
李國強認為,手機作為一種成熟的電子產品,正在全球范圍內持續滲透、穩定增長。如國內知名品牌傳音公司,他們的大幅增長主要來自東南亞、南亞、中南美等發展中地區,而全球主要手機市場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主要來自手機的持續升級。手機的升級反映在半導體市場,將呈現出兩大特點:中高端芯片的持續增長和存儲容量的大幅增長。這些因素是推動全球尤其是中國半導體市場增長的有力因素。
關于2024年全球半導體市場發展情況,市場上存在幾種不同的預測: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稱,2024年全球半導體產業銷售額將增長13.1%;行業資訊公司Gartner預測,2024年全球半導體收入預計增長16.8%,達到6240億美元。但也有市場分析人員對這一數據持謹慎態度,認為2024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增幅在10%以內,但同樣認可2024年全球半導體市場的回暖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