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大國產自研CPU和操作系統都列入集采清單,美芯大勢已去
中國政府采購網發布了今年的集采計劃,其中PC方面, 幾大國產自研CPU和國產操作系統都已進入集采清單,顯示出國家將促進這些國產核心技術的競爭,希望他們通過市場決出勝負,而美國的CPU和操作系統將因此被加速替代。
中國自研CPU同時采用了全球幾個架構以及國產的自研架構,全球主流的ARM和X86當然在列,而國產的loongarch、alpha架構也成功入列,顯示出集采對于這些架構都給予了充分的機會。
在操作系統方面,麒麟、統信UOS、中標麒麟等操作系統同意進入了集采清單之中,通過這種同時給予機會的方式,促進他們的競爭,以早日決出勝負,畢竟一個國家不可能同時采用多個自研操作系統。
早在數年前,由于棱鏡門的曝光,中國已充分認識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在多方面力推國產CPU和操作系統的發展,如今正式將國產CPU和操作系統列入集采清單,證明這些國產CPU和操作系統都已達到相當的成熟度,可以滿足國內消費者對性能的需求。
此前業界人士認為中國的5000萬臺PC,如果全數轉換為國產CPU和國產操作系統,將為國產自研PC軟硬件產業提供巨大的發展機會,這次正式發文為這些國產CPU、操作系統提供機會,代表著在實際中給予他們收入,促進他們的發展,而不再是口頭的宣傳。
國產芯片和操作系統的替代,在服務器行業進展最快,2023年中國兩款國產操作系統的市場份額已超過七成,Windows在國內服務器行業的占比則降低至兩成,凸顯出國產服務器和操作系統已取得巨大的成功。
服務器行業最先接受國產芯片和國產服務器系統,在于這個行業的使用者為專業的技術工程師,技術工程師的習慣依賴性不高,可以迅速接受新的國產芯片和國產操作系統;對于企業來說,國產服務器芯片和國產操作系統成本更低,也吸引了他們舍棄美芯。
如今在PC市場大舉推進,將導致美國芯片將又失去一大片市場,美國的Intel和AMD在PC市場占據絕對優勢,但是今年國產CPU獲得批量集采后,美芯在國內PC市場的占比將會出現顯著下降。
美國的Windows和Intel組成的wintel聯盟曾橫行全球PC市場數十年,面對中國市場的變化,Intel被傳出同意支持中國的操作系統,Windows則已支持ARM架構的CPU,可以看出他們為了確保在中國市場的穩定,wintel聯盟已分崩離析。
國產PC處理器和國產操作系統的突破,對于中國科技行業來說是重大的突破,隨著國產PC替代wintel,加上服務器已取得的進展,國產芯片和操作系統的生態將進一步完善,這種生態的變化影響將是長期的,美國芯片和操作系統在中國PC市場的份額將穩步下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