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和聯發科高端芯片漲價,舊款芯片改名再上市,收割中國手機
中國手機這幾年連連漲價讓國內消費者吐槽不斷,不過有分析機構指出中國手機其實是無奈,因為掌控手機芯片市場的高通和聯發科正在不斷漲價,似乎他們在漲價方面已達成默契。
分析機構指出2023年高通和聯發科的高端芯片漲價幅度達近100美元,如果對比8年前,他們的高端芯片漲價就更為離譜了。2016年高通的驍龍835售價大約為300元人民幣,如今的驍龍8G3售價則高達1400多元,漲價超過三倍多。
除了高端芯片大舉漲價之外,高通和聯發科另一種方式則是將舊款芯片改名后重新上市,高通將2018年的驍龍660稍微升級后推出驍龍680,聯發科則將兩年的天璣700、天璣810改名為天璣6020、天璣6080重新上市,國產手機似乎對此甘之如飴,搭載這些芯片的手機售價接近2000元!
高通和聯發科敢于如此做,在于中國手機如今高度依賴他們的芯片,如今國產芯片企業已幾乎沒有誰能威脅這兩家芯片企業,聯發科占有大約四成的市場份額,高通則占有近三成的市場份額,兩家手機芯片企業有聯手漲價的嫌疑。
在芯片價格不斷上漲之時,高通和聯發科如今反而不急于采用最先進的工藝了,去年地蘋果已采用3納米工藝,而高通和聯發科則仍然采用4納米工藝,今年這兩家芯片企業不知會否采用3納米工藝,在工藝方面比蘋果更落后,但是價格上漲卻絲毫不含糊。
面對高通和蘋果的貪婪,國產手機唯有不斷漲價,將成本壓力轉嫁給國內消費者,然而這一切很難如他們所愿,消費者對于不斷上漲價格的國產手機深惡痛絕,紛紛用腳投票。
從2016年以來,國內市場的手機出貨量連連下滑,2016年國內市場的手機出貨量達到4.7億部,2023年則已跌至2.7億部,跌幅超過四成。原因就是消費者越來越不愿更換手機,消費者更換手機的周期從早年的18個月到如今已增加至近40個月。
消費者用腳投票對國產手機產生了效果,在2022年之前國產手機紛紛提價至沖破4000元,而2023年國產旗艦手機的售價再次跌回至4000元以下,顯示出國產手機已認識到單純提價已嚴重影響到國內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給國產手機帶來壓力的還有蘋果的擠壓,蘋果去年的iPhone15銷量不佳之下,連連快速降價,今年3月份已降價1500元,降價時間比去年618才降價1200元快得多,iPhone15比高通驍龍8G3領先兩代,更強的性能而價格更實惠,也迫使國產手機降低定價應對。
眼見著市場銷售不理想,國產手機如今已借助運營商渠道大舉降價拋售庫存,早前某運營商將國產手機的千元機打五折拋售,旗艦手機也比國產手機官方定價便宜600元,這可能是國產手機顧及臉面,不好意思由官方降價,而借運營商的渠道清理庫存。
市場缺乏足夠的競爭,國內消費者只能承受付出更多價錢買手機的代價,讓高通和聯發科賺得盆滿缽滿,部分不甘心的消費者轉而選擇二手手機,推動二手手機銷量猛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