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s FAE:醫療數字化“內外”融合之勢正勁 健康監測如何“芯”火燎燃?
ams FAE經理Morris Li:“在疫情過后,人們對于醫療保健方面的服務需求已經趨向于日常的保健監測,并且在智能終端、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推動下,結合了醫療健康監測的智能手表、手環等智能產品將成為消費電子領域下一階段發展的重點方向之一。”
智能健康產業近年來發展異常火爆,尤其是歷經2020年一整年的疫情沖擊之后,健康監測愈發被重視,成為全民熱議的焦點。以當下最接地氣的可穿戴設備(智能手表、智能手環等)市場為例,短短數年已匯聚了如蘋果、華為、小米、OPPO、vivo、谷歌和亞馬遜等諸多知名科技巨頭和各類新興玩家,近年來相關產品也是扎堆發布,為自主品牌搖旗吶喊。隨著2021年中國市場越來越多醫療數字化應用的登場,院內院外監測設備融合化趨勢也將愈發突出。作為深居幕后的核心元器件供應商,又將如何把握機遇,由“外”向“內”,由“點”及“面”,逐步實現醫療數字化全場景覆蓋,備受關注。
醫療監測“內外”融合化勢頭正猛 核心器件供應商如臨“大考”
歷經數年的積淀與沉浮,如今的醫療電子,儼然已成為當下全球半導體實力派玩家們的“淘金圣地”。尤其是近兩年,疫情局勢的變幻莫測,加之以中國舉國上下“全民大健康”意識的蘇醒,徹底引爆了健康監測電子設備市場。以當下最普及的可穿戴設備(智能手表、手環等)為例,據IDC數據顯示,僅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總量就達到了3293萬臺,同比2019年上升15.3%。僅頭部廠商華為,去年第三季度出貨量就超過了941萬臺,較2019年同比增長60.5%,足見市場之火爆。
那些深居幕后的核心傳感器供應商們,對此感觸最深,ams FAE經理Morris Li在接受《華強電子》采訪時就坦言:“在疫情過后,人們對于醫療保健方面的服務需求已經趨向于日常的保健監測,并且在智能終端、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推動下,結合了醫療健康監測的智能手表、手環等智能產品將成為消費電子領域下一階段發展的重點方向之一。”
這種“現象級”市場的背后,是消費者強烈的剛需所致。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疾病開始向低齡化、年輕化蔓延,個人健康管理也一躍成為大多數年輕群體的迫切需求。據丁香醫生數據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21國民健康洞察報告》顯示,56196個國民樣本中,93%的人將“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74%的人則因疫情徹底改變生命觀。
而在個人健康管理領域,ams已經具備了從傳感器、模擬前端、傳感模塊、內置PD/ADC/處理電路,乃至基板Substrate和COF(chip on flex)的供應能力,Morris Li表示:“我們希望通過高精度、低噪聲、高集成度乃至定制化的方案為客戶提高產品的綜合價值,以我們在2020年9月推出的超薄血氧飽和度(SpO2)測量專用傳感器——AS7038RB為例,其將光電二極管、濾光片和信號處理功能集成于超薄封裝中,厚度僅0.65 mm,并且其具有出色的光學性能支持醫療級患者監測貼片和血氧測量器應用,可輕松集成到耳塞、智能手表和腕帶等可穿戴消費類產品中,為用戶提供血氧遠程監測功能。”
不過,隨著市場的逐步發展,從供應鏈的角度出發,Morris Li也告訴記者:“客戶選擇供應商時往往更需要考量一個企業的品牌創新能力與貨源的交付能力,在這方面,ams充足的經驗與生產能力,在疫情期間,我們多次配合客戶進行了產能的調配,按照顧客的需求供上追加的數量,這可以反映出我們公司在供應鏈管理上的彈性和危機處理是非常到位的。ams作為全球高性能傳感領域的領導者,無論在高精度,高集成度,低功耗等技術方向,還是在靈活的商務模式,以及充足的生產產能上都有豐富的經驗,也將為醫療領域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可穿戴之后 “院內”場景究竟有多大潛力?
為了先人一步在“院內”醫療設備市場站穩腳跟,ams也早已將自身業務向該領域充分延展。截至目前,這家傳感器巨頭已覆蓋現場護理診斷、醫學成像、內窺鏡等諸多細分場景,Morris Li表示:“醫療設備的元器件具有高性能及專用化的特點,目前ams涉及的醫療應用有現場護理診斷、醫學成像以及生命體征監測等幾個類別,其中,現場護理診斷需要設備有快速檢測能力并能夠及時獲取結果,因此,其設計的關鍵是芯片級集成和小型化,這樣才能夠持續降低設備成本,并允許提供附加功能,如小型手持式互聯性能。而醫學成像要求設備能夠更小的噪音和失真干擾以生成更多細節、更準確的圖像,這就需要傳感器具有超高的精度與才要速率、低噪聲和高線性度。2020年,基于ams的AS7341L光譜傳感器,我們開發了一種光學讀出器,用于改進側向層析檢測(LFT)。通過該技術提高了光學靈敏度,允許進行多分析物檢測,并適應不同的光學測量方法,例如反射和熒光測量,在抗疫期間有著出色的表現。未來在抗體檢測、抗原檢測方面也將扮演重要的角色。”
除此之外,ams在醫學成像領域如計算機斷層掃描CT、數字DR、內窺鏡等領域一直保持著領先地位,Morris Li進一步補充到:“我們設計并制造創新的醫學成像傳感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能夠提供出色精度、高采集速度、低噪聲和超低功耗,可以使得掃描設備制造商能夠生成清晰的圖像,同時使患者暴露于更低劑量的輻射。在CT領域,醫護人員要求CT成像設備制造商提供更高分辨率的成像,以對病人狀況做出更準確的診斷,同時減低掃描帶給病人的健康風險。而ams新一代的探測器解決方案將助力設備制造商實現這兩個目標:減少X射線劑量,同時生成無運動的CT圖像。此外,ams的Naneye系列的微小圖像傳感器,為一次性的內窺鏡提供了完整的從鏡頭lens,到傳感器sensor到線纜cable的整套解決方案,有利于微創手術的進行,也適合比較小的人體自然腔道的內鏡檢查,以上這些新的傳感器技術與醫療領域的結合都將拉動市場的持續增長。”
對于中國醫療數字化市場,ams一直以來都十分看好,Morris Li強調:“ams希望通過對中國健康市場的深入研究,推出最適合的方案。2021年,ams會繼續加大對醫療影像、生命體征檢測以及快速體外診斷方向上的投入。一方面持續不斷的提供CT/DR和內窺鏡客戶的技術和商務支持,另一方面助力國內體外診斷客戶在側向層析檢測在國際市場上的突破。相信ams的戰略投入加上市場的快速成長,我們可以再次實現目標翻番。”
總之,無論是疫情初期還是后疫情時代,醫療監測都將貫穿始終,作為全球半導體市場的一大強力增長極。盡管偌大的醫療監測市場如今并不乏攪局者和躍躍欲試者,但編者認為,隨著后續“院內院外”監測漸趨融合與互通,也將進一步抬升供應商的準入門檻,而那些早已具備系統性全場景服務能力的企業無疑將成為其中的最大受益者。不過,這種形勢也很容易滋生“壟斷”風險,出現少數幾家企業獨大的局面,對于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并無益處。因此,編者也呼吁當下國內眾多新興半導體企業,將精力轉向醫療監測甚至更多細分型醫療電子市場,而非將全部精力押寶在早已飽和的傳統消費電子領域。當然,這背后也需要國家以更多的鼓勵政策去推動和支持。否則,不遠的未來,醫療半導體必將成為中國半導體界又一大“致命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