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發力可持續發展:以技術“手印”減少碳足跡
感知到漸近的腳步聲后,幽暗的倉庫通道入口突然變得明亮,兩位倉庫員工推著手推車走了進來,懸在他們頭頂的拋物面燈即時點亮,他們很快找到了目標存貨并放入推車,待其離開趕往下一個目的地后,燈光也很快在幾秒鐘后關閉,直至下一批人員的到來......
每個工作日,這樣的場景都會在這所位于馬來西亞的英特爾倉庫上演無數次。這個智能物聯網照明系統使得地面空間明亮度提升了111%,而能源支出卻下降了62%。為其提供支持的,是英特爾凌動?處理器和英特爾? Quark?微控制器,它可將數據導入能源管理單元,通過遍布在倉庫通道入口和出口位置的運動傳感器,“智能”打開和關閉400個可調光燈。
“這樣的智能照明技術,已經在英特爾全世界包括中國的運營當中被使用?!庇⑻貭柸蚬彩聞占翱沙掷m發展總監Todd Brady表示,這只是英特爾擴大技術“手印”,加速技術應用減少全球氣候影響的案例之一。
稟承可持續承諾,實踐綠色生產與運營
正如Todd所言,通過創新的智能照明技術節能,來達成降低碳排放的目的,是英特爾目前在全球所推行的擴大技術“手印”舉措中的應用之一。
所謂技術“手印”,意指“在整個經濟體中利用科技降低氣候影響的實踐”。因其對減少全球碳排放的積極作用,成為英特爾這家全球半導體巨頭近30年踐行可持續發展戰略工作的一部分。作為率先采用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的可持續報告框架的國際級企業,1994年,英特爾便領行業之先,發布了第一份有關環境、健康和安全數據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此后每年,英特爾都會發布相關報告,公開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努力與目標。
2020年,英特爾宣布了2030年RISE戰略及目標,這份戰略以長遠的眼光,聚焦于英特爾自身及其合作伙伴在履責(Responsible),包容(Inclusive),可持續(Sustainable),賦能(Enabling)幾方面所面臨的全球性挑戰及戰略目標。而可持續發展仍是其中重要的支柱之一。
事實上,英特爾長期致力于成為環境責任的領導者,在應對氣候變化、提高能源效率以及提供綠色產品等領域,不斷尋求創新的技術和方法,稟承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承諾,履行對環境保護的責任。
據Todd介紹,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全球領導者主要包括幾方面內涵:“一方面,可持續發展的承諾貫穿于英特爾自身生產運營的每一個環節,另一方面,英特爾也在履行供應鏈的責任,推動高科技生態共同實現可持續。同時,英特爾還在號召合作伙伴乃至業界友商,一起以科技創新推動綠色發展?!?/p>
在自身生產運營層面,英特爾全球的園區是踐行可持續的起點,其成都工廠亦是綠色生產運營的典范。英特爾2030年RISE戰略中的可持續板塊,針對2020-2030年生產運營過程的節水、節能、減排、可再生能源使用及廢棄物處理環節,提出了明確要求:
? 節水:通過節約600億加侖的水資源及資助外部水資源修復項目,實現水資源的全部有效利用;
? 節能:累計節約40億千瓦時能源;
? 減排:將直接排放和間接排放的絕對碳排放量減少10%;
? 可再生能源使用:在全球制造運營中實現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 廢棄物處理:與供應商合作,實現零廢棄物填埋總量目標,并為60%的制造廢棄物實施循環經濟戰略。
具體來看,在生產基地,英特爾采用了熱氧化劑、濕式靜電除塵器(WESP)、濕式洗滌器和超低氮氧化物燃燒器等減排設備,來減少有害顆粒物與氣體的排放;在全球所有廠房及倉庫,英特爾利用智能樓宇、智能基礎設施、智能汽車、智能制造等系列物聯網解決方案,實現了高效節能。據Todd介紹,在英特爾新建的亞利桑那晶圓廠,亦建有采用了最先進技術的水處理工廠及水回收工廠,以保證其所使用的淡水資源可以不斷循環、再利用。
事實上,上述五大可持續目標,截至今時已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在英特爾日前發布的2020-2021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有詳細的披露。
非一家之所能,開拓可持續“朋友圈”
隨著經濟社會步入新的發展階段,生態挑戰日益嚴峻,在驅動技術變革、助推產業發展的同時,確保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業已成為全行業的共識。在這樣的背景下,英特爾也在發揮其產業號召力,廣泛打造可持續“朋友圈”,共同驅動綠色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不只是英特爾自己的事,在2030年RISE戰略及目標當中,我們也一直在考慮如何與其他科技企業及整個ICT產業合作發展,找到讓全世界更可持續的解決方案”,Todd認為。
據Todd介紹,在供應鏈層面,英特爾主要通過兩個方式實現“可持續”與“發展”間的平衡?!笆紫?,英特爾自身是RBA(責任商業聯盟)中的成員。這個聯盟由全世界的主要IT公司組成,致力于攜手建立對供應商的統一標準;其次,英特爾也在持續與其供應商對話,希望供應商也可以不斷向可持續的目標邁進”。因推動供應商就其對氣候、水資源的使用進行公開,英特爾業已連續四年在CDP(碳披露項目)供應鏈參與度評級中獲得了領先的得分。
不止于供應鏈,英特爾的可持續“朋友圈”還包括其廣泛的合作伙伴。例如,英特爾攜手國內知名電信服務商,以智能化運維改善網絡電能利用效率,實現5G網絡的綠色化;同時利用大數據分析與AI技術,幫助新能源行業數字化企業打造新能源智能功率預測方案;此外還包括與數據中心合作伙伴展開合作,提升數據中心能效、優化使用可再生能源,為云計算提供動力。以及聯合業界友商,共同倡導、推動在半導體產業的產品中消除“鉛”等多個案例。
此外,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今天,英特爾認為當前所面臨的挑戰及絕非一兩家大公司所能應對,必須依靠政府的有力支持,以及產業、學界及各研究機構間的緊密合作。在中國,無論是北京總部、上海紫竹研發團隊,還是成都工廠,英特爾都在攜手當地社區、政企、高校,一起致力于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為社會帶來積極地改變與推動作用。通過開展低碳節能城鎮化建設研討、環保可持續主題研討等項目,英特爾深化社區的綠色可持續意識,在社區內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的落實,讓更多企業、個人參與到環境可持續的實踐當中。英特爾亦攜手中國電子學會等單位貫徹數據中心節能減排、推進數據中心降耗方面的國際合作。
“一本十利”:擴大技術手印,減少碳足跡
談及當前全球的熱門話題“碳中和”,Todd分享了一個比例10:1?!?0:1意指,在整個ICT產業,為生產最先進產品排放的每一噸二氧化碳,都可以帶來10噸碳排放的減少。這一比例由歐洲研究組織GeSI的科研工作者得出,它意味著,如果每個領域都對IT解決方案進行更多的投資,我們就可以進一步提高能效、降低能耗,推進可持續發展。”
據介紹,針對碳中和目標,英特爾主要采取兩方面的措施:一方面是希望可以大大降低碳足跡,另一方面是希望可以顯著擴大技術“手印”——從概念上講,當技術“手印”的積極效益等于或大于與產品相關的排放以及技術系統中嵌入的碳所產生的氣候及能源“足跡”時,即可實現碳中和計算。
盡管實現碳中和目標在現階段仍面臨諸多挑戰,乃至會產生額外的投入,Todd仍對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表達了強烈的信心,“這確實會產生很多的前期成本與投入,但可以確信的是,這一投資的回報率是很高的。我們現在一年可以節省數億計美元的運營開支,就是因為我們在前期做了很多投入來提高能效,而這也是我們的機遇”。
“隨著全社會、全世界攜手,我們逐漸會發現,除挑戰之外,在ICT整個業界還存在著許多機遇,而我們也為這些機遇興奮不已,因為我們知道英特爾及其生態所打造的產品、提供的解決方案可以幫助全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這也印證著我們的宏志:創造改變世界的科技,造福地球上每一個人?!盩odd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