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的技術原理是什么?我國MCU的發展趨勢是什么?
MCU是當今社會不可或缺的設備之一,因此,很多朋友投入對MCU的學習。上篇文章中,小編對MCU的注意事項有所闡述。為增加大家對MCU的認識,本文將對MCU的技術原理、MCU的發展趨勢予以介紹。
一、MCU的技術原理
MCU 和溫度傳感器通過 I2C 總線連接。 I2C總線占用2個MCU輸入輸出端口,兩者之間的通信完全由軟件完成。溫度傳感器的地址可以通過 2 個地址引腳設置,這樣就可以在 I2C 總線上同時連接 8 個這樣的傳感器。在這個方案中,傳感器的7位地址已經設置為1001000,當MCU需要訪問傳感器時,必須先發出一個8位的寄存器指針,然后再發出傳感器的地址(7-位地址,低位為 WR 信號)。傳感器中有3個寄存器供MCU使用,8位寄存器指針用于決定MCU將使用哪個寄存器。在該方案中,主程序會不斷更新傳感器的配置寄存器,使傳感器工作在單步模式,每次更新都會測量溫度。
要讀取傳感器測量值寄存器的內容,MCU 必須首先發送傳感器地址和寄存器指針。 MCU 發出啟動信號,然后發出傳感器地址,然后將 RD/WR 引腳設置為高電平以讀取測量值寄存器。
為了讀取傳感器測量值寄存器中的 16 位數據,MCU 必須與傳感器通信兩次 8 位數據。傳感器上電時,默認測量精度為 9 位,分辨率為 0.5 C/LSB(范圍為 -128.5 C 至 128.5 C)。本方案采用默認測量精度。如有必要,可以重置傳感器以將測量精度提高到 12 位。如果只需要一般的溫度指示,比如恒溫器,那么1℃的分辨率就可以滿足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忽略傳感器的低8位數據,僅用高8位數據即可達到分辨率1C的設計要求。由于寄存器是按照先高8位再低8位的順序讀取的,所以低8位的數據可以讀也可以不讀。只讀取高 8 位數據有兩個優點。一是可以縮短MCU和傳感器的工作時間,降低功耗;二是不影響分辨率指標。
MCU讀取傳感器的測量值后,下一步是進行轉換并將結果顯示在LCD上。整個過程包括:判斷顯示結果的符號,將二進制碼轉換為BCD碼,將數據傳送到LCD的相關寄存器。
處理完數據并顯示結果后,MCU 會向傳感器發送單步指令。單步指令將使傳感器開始溫度測試,然后自動進入等待模式,直到模數轉換完成。 MCU發出單步指令后,進入LPM3模式。此時,MCU 系統時鐘繼續工作,并產生定時中斷喚醒 CPU。定時的長度可以通過編程進行調整,以適應特定應用的需要。
二、我國MCU的發展勢態
MCU是智能控制系統的關鍵,是現階段物聯網技術和汽車電子將來關鍵突破點。MCU微控制器作為智能控制系統的關鍵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產品、汽車電子、電子計算機與互聯網、工業控制系統等領域,隨著物聯網技術的逐漸落地和汽車電子的進一步發展,MCU微控制器的市場需求明顯提升。
中國MCU微控制器市場未來五年復合增速達11.7%,至2020年市場規模達500億元人民幣以上。據ICInsights預測分析,伴隨著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火爆,MCU的銷售額將持續增長,2018年全世界MCU的銷售量提高了18%達306億顆,營業收入預估將提高11%,五年內全世界MCU銷售額年復合增速將達到7.2%,至2020年將提升至200億美金。2016年中國MCU市場已達360億元人民幣,將來年復合增速將達到11.7%,至2020年MCU市場將超出500億元人民幣。
海外前八大MCU廠商占有全世界88%的市場份額,國內MCU企業差距很大。全世界MCU控制器領域加速企業并購融合腳步,恩智浦、瑞薩等全世界前八大MCU廠商市場份額高達88%,頭頂MCU企業集中效用顯著。中國以MCU為主導業的上市企業僅有中穎電子和兆易創新,MCU營業收入經營規模也不超出五億元,與海外大佬差距很大。
國內MCU廠商積極主動布局通用型市場與中高端專用型市場?,F階段中國廠商在消費電子產品、多功能儀表等MCU的中低端應用領域發展快速,但在許多市場規模大的領域,例如工業控制系統、汽車電子、物聯網技術都被海外的MCU廠商壟斷,中國MCU企業通過研發技術可爭得的市場空間還很大。以兆易創新MCU為代表的中國MCU廠商積極主動布局32位通用型芯片市場,現階段已經產生了近20個系列產品、300多款芯片的產品矩陣,以ARMCortex-M4系列為代表的新品進入高端市場。
加強專用型領域優勢,助推中國MCU廠商進行市場突圍。通用MCU領域市場競爭布局牢固,海外知名MCU廠商在特性、可靠性、品牌層面具備很強的優勢,中國MCU廠商暫時無法超越。但MCU用于操縱的運算量不多,在每一個實際的應用領域存在需求的靜態性,且伴隨著下游應用領域的不斷完善和優化,對MCU的處理速度、靈敏度專用型解決能力、功能損耗和性價比明確提出了更高的規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