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計劃2024年出車;馬來西亞封測大廠停工!
1、小米計劃2024年出車 三年賣90萬輛
9月10日消息,據(jù)36氪報道,消息人士稱,小米汽車的野心很大,計劃在2024年出車后,此后三年,每年推出一款新車,“而這三年的總銷量要達到90萬輛。”針對上述信息,小米集團表示:不予置評。
今年3月30日,小米集團發(fā)布公告稱,智能電動汽車業(yè)務經(jīng)董事會批準立項,小米將為此初期投入100億元人民幣,未來十年投資100億美元。
為加快造車進度,小米汽車也在借助資本手段,整合行業(yè)資源,比如斥資近8億美元收購自動駕駛技術(shù)團隊Deepmotion,加上小米技術(shù)委人員的內(nèi)部轉(zhuǎn)崗和外部招聘,小米自動駕駛團隊已經(jīng)到150人左右。今年7月開始,小米官網(wǎng)發(fā)布大量整車研發(fā)崗位,薪酬普遍高出行業(yè)主流水平,年薪達百萬級。
產(chǎn)業(yè)鏈資源上,小米集團也接連出動,投資動力電池公司中航鋰電、泊車技術(shù)公司縱目科技、激光雷達項目禾賽科技等,而小米系投資機構(gòu)順為資本也投資了蔚來的激光雷達供應商Innovusion。經(jīng)過半年緊急籌備,小米汽車項目逐漸步入正軌。9月1號,小米宣布,汽車公司正式注冊,雷軍也在微博曬出部分團隊成員合照。
2、投資800億歐元!英特爾將在歐洲建立半導體工廠
英特爾近日宣布,將投資高達800億歐元在歐洲建設兩家半導體工廠。英特爾此舉的目的是希望從臺積電和三星電子手中奪走一些芯片代工市場份額。
今年3月,英特爾宣布將重新進入全球代工市場,并投資20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設兩家半導體工廠。歐洲的新工廠是為了英特爾更快地擴大其市場。
隨著新能源汽車和自動駕駛的發(fā)展,全球?qū)Υ祟愋酒男枨蠹ぴ觯瑫r這些芯片的技術(shù)難度相對較低,甚至可以使用28納米到100納米的工藝技術(shù)制造。英特爾目前處于10納米級別,而臺積電和三星電子則在5納米級別競爭,并計劃明年制造3納米產(chǎn)品。兩家公司都專注于移動設備芯片,這些芯片利潤更高。
此外,歐洲擁有多個汽車行業(yè)的全球領導者,當?shù)貙ζ嚢雽w芯片的需求非常大。歐盟也在提供更多的支持。例如,歐盟計劃到2024年為該行業(yè)提供1450億歐元,使歐洲半導體產(chǎn)量占全球總產(chǎn)量的比例從不到10%,到2030年可以達到20%。
3、馬來西亞封測大廠停工!
9月8日,馬來西亞半導體公司UnisemBhd宣布,因其3名員工最近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亡,將關閉其部分工廠7天,Unisem在公告中表示,此次停產(chǎn)預計將使該公司的年產(chǎn)量減少約2%。UnisemBhd稱,將從9月8日到9月15日關閉位于霹靂州怡保的工廠,以遏制疫情的蔓延,此前公司董事長JohnChia已宣布有多名員工被感染并造成3人死亡,公司重新開放工廠后也將限制作業(yè)員工的數(shù)量。
Unisem是馬來西亞的大型芯片封裝測試企業(yè)之一,主要業(yè)務范圍包括晶圓凸點、晶圓探測、晶圓研磨、廣泛的引線框架和基板IC封裝、晶圓級CSP和射頻、模擬等,為英飛凌和意法半導體等提供配套服務。
Unisem約12%的營收來自汽車行業(yè),28%來自通訊業(yè)務,消費者業(yè)務占比為30%。缺芯潮下,此次關閉工廠的舉動將給客戶帶來缺貨風險,特別是汽車制造商需要的各種低端芯片。豐田汽車上月就表示,將暫停14家工廠的生產(chǎn),因其供應商,特別是東南亞的供應商受到新一輪疫情和封鎖措施的沖擊。
4、傳臺積電計劃建造6家7nm芯片工廠
供應鏈消息顯示,臺積電計劃在中國臺灣高雄打造另一生產(chǎn)重鎮(zhèn),主要以7nm切入,初步規(guī)劃在當?shù)亟ㄔ?家工廠,業(yè)界評估總投資額將高達數(shù)千億新臺幣,最快2023年啟動。對此,臺積電昨日未予置評,強調(diào)一切以公司對外公告為主,臺積電強調(diào),設廠地點選擇有諸多考量因素,不排除任何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8月底,有消息稱臺積電已向客戶發(fā)送漲價通知,并且即日起就開始生效。據(jù)報道,此次為全面性漲價,成熟工藝及先進工藝都要上調(diào)10-20%不等,其中7nm及以下的先進工藝漲幅10-15%,成熟工藝漲幅直奔20%。
此外,在臺積電自己漲價的同時,還有消息稱臺積電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毛利率,還要供應商降價15%,從而降低運營成本。據(jù)介紹,臺積電目前在中國臺灣有四座12英寸超大晶圓廠、四座8 英寸晶圓廠和一座 6 英寸晶圓廠,共九個廠區(qū)。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有消息稱,臺積電將前往美國建造5nm工廠,為降低成本并提高工程良率,臺積電打算將美國新廠所需要的無塵室、芯片制造設備等組件,使用“中國臺灣制造整廠輸出、海運至美國組裝”策略。據(jù)了解,臺積電將以海運形式從中國臺灣運往美國,臺積電預計將需要4000至5000個集裝箱運送這批設備,運輸費用至少30億新臺幣。
5、日本佳能將收購加拿大半導體制造商Redlen
9月9日,為了擴大醫(yī)療器械業(yè)務,日本佳能將收購加拿大的半導體制造商,收購金額超過3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7.58億元)。即將收購的企業(yè)名為Redlen Technologies,該公司擁有自主開發(fā)的可高效檢測X射線的半導體。
Redlen成立于1999年,擁有約200名員工,銷售額未公開。佳能已向該公司出資約15%,此次計劃將其納為全資子公司。
6、騰訊關聯(lián)公司投資成立半導體科技公司
企查查App顯示,9月8日,北京天數(shù)微芯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姚濤,注冊資本1000萬元人民幣,經(jīng)營范圍包含:集成電路設計;信息系統(tǒng)集成服務;存儲系統(tǒng)集成;集成電路芯片設計及服務等。
企查查股權(quán)穿透顯示,該公司由蓋魯江、上海天數(shù)智芯半導體有限公司、北京微芯感知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持股,其中北京微芯感知科技有限公司大股東為廣西騰訊創(chuàng)業(yè)投資有限公司,持股20%。
7、蘋果新品發(fā)布會官宣定檔9月15日
蘋果將于北京時間9月15日凌晨一點召開新品發(fā)布會。萬眾期待的iPhone 13、Apple Watch Series 7都可能在本次發(fā)布會上正式亮相。
據(jù)Mac Otakara報道,iPhone 13 的原深感攝像頭模塊(即正面的劉海區(qū)域)的高度會變小,因為劉海中的部分傳感器會被移動到屏幕邊緣。此外,iPhone 13系列會比iPhone 12系列更厚,iPhone 13及iPhone 13 Pro的厚度預計將為7.57毫米,相比 iPhone 12的7.4毫米增加了0.17毫米。還有消息稱, iPhone 13/13 mini 的后攝模組鏡頭位置或?qū)⒏某蓪桥帕校琲Phone 13 Pro 攝像頭模塊凸起也將有大幅增加。
在配置上,iPhone 13 可能會支持120Hz高刷新率,并提供類似Apple Watch的顯示屏常亮(Always-On)功能。不過LTPO屏幕可能只會登陸iPhone 13 Pro和iPhone 13 Pro Max。
值得注意的是,爆料稱iPhone 13的電池容量也將全面升級,iPhone 13 Pro Max電池容量達到4352mAh,相比iPhone 12 Pro Max多出近700mAh,iPhone 13電池容量為3095mAh,最便宜的iPhone 13 mini電池容量為2406mAh。若爆料屬實,iPhone 13系列在續(xù)航上無疑將有大幅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