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國智能電網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研究預測報告(簡版)
關鍵詞: 智能電網
中商情報網訊:智能電網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雙向通信網絡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傳感和測量技術、先進的設備技術、先進的控制方法以及先進的決策支持系統技術的應用,實現電網的可靠、安全、經濟、高效、環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標。“十四五”期間,加快電網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電網建設,提高電力系統互補互濟和智能調節能力,加強源網荷儲銜接,提升清潔能源消納和存儲能力,提升向邊遠地區輸配電能力,推進煤電靈活性改造,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和新型儲能技術規模化應用。
一、智能電網定義及產業鏈
智能電網就是電網的智能化,也被稱為“電網2.0”,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雙向通信網絡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傳感和測量技術、先進的設備技術、先進的控制方法以及先進的決策支持系統技術的應用,實現電網的可靠、安全、經濟、高效、環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標,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勵和保護用戶、抵御攻擊、提供滿足用戶需求的電能質量、容許各種不同發電形式的接入、啟動電力市場以及資產的優化高效運行。
智能電網產業鏈上游包括可再生能源發電和不可再生能源發電;中游為智能電網的各個環節,主要有智能輸電、智能變電及智能配電;下游為終端用戶用電環節,主要分為工業用電、商業用電和居民用電。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二、智能電網行業發展政策
隨著電力行業技術發展和對電力安全、可靠、綠色、高效等要求越來越高,電網形態向智能電網轉型發展,國家和有關部門陸續制定了一系列的產業政策支持電力行業發展和智能電網建設。2021年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指導意見提出儲能是支撐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技術和基礎裝備,對推動能源綠色轉型、應對極端事件、保障能源安全、促進能源高質量發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義。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智能電網行業發展現狀
1.市場規模
國家發展改革委2015年明確指出,智能電網是“在傳統電力系統基礎上,通過集成新能源、新材料、新設備和先進傳感技術、信息技術、控制技術、儲能技術等新技術,形成的新一代電力系統。近年來,中國智能電網市場規模持續擴大,2020年達796.3億元,同比增長6.78%,預計2022年市場規模將超900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電網投資
根據國家電網的智能電網規劃,在智能電網各環節投資分布方面,用電環節占智能化投資比重最高,達到28.9%,用電信息采集等項目的建設規模較大。其次是配電環節,占26.0%,變電環節占20.9%。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顯示,我國“十三五”期間對智能電網的投資最大的環節為用電,投資金額達505億元。其次為配電環節和變電環節,投資金額分別達456億元和366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我國智能電網投資情況來看:2009-2020年國家電網總投資3.45萬億元,其中智能化投資3841億元,占電網總投資的11.1%。第一階段2009-2010年的電網總投資為5510億元,智能化投資為341億元,占電網總投資的6.2%;第二階段電網總投資為15000億元,智能化投資為1750億元,占總投資的11.7%;第三階段電網總投資為14000億元,智能化投資為1750億元,占總投資的12.5%。
資料來源:國家電網公司、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競爭格局
目前中國智能電網行業市場集中度較低,整體市場分散。2020年特變電工智能電網市占率最高,達9.58%。其次分別為國電南瑞、正泰電器、中國西電及臥龍電驅,占比分別為8.36%、7.22%、3.47%及2.73%。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智能電網行業重點企業
1.特變電工
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包括輸變電業務、新能源業務及能源業務。主要產品是變壓器產品、電線電纜產品、新能源產業及配套工程、輸變電成套工程、貿易、煤炭產品、電費等。
2021年前三季度實現391.68億元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2.65%;歸母凈利潤達51.91億元,同比增長233.61%。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國電南瑞
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電網自動化及工業控制、電力自動化信息通信、繼電保護及柔性輸電、發電及水利環保等業務的技術和產品研發、設計、制造、銷售及與之相關的系統集成和工程總包業務。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發電、輸電、變電、配電、供電控制系統設備;計算機及外部設備;通信交換、通信終端及通信設備。
2021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32.32億元,同比增長15.59%;實現歸母凈利潤31.93億元,同比增長23.09%。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正泰電器
浙江正泰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低壓電器制造企業,公司主要從事配電電器、終端電器、控制電器、電源電器、電子電器五大類低壓電器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2021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86.51億元,同比增長23.25%;實現歸母凈利潤27.79億元,同比下降8.82%。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中國西電
中國西電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為輸配電及控制設備研發、設計、制造、銷售、檢測、相關設備成套、技術研究、服務與工程承包等業務。公司的主要產品為開關、變壓器、電力電子及工程貿易、電容器和避雷器、研發檢測及二次設備。
2021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21.75億元,同比增長26.99%;實現歸母凈利潤3.28億元,同比增長62.38%。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5.南方電網
南方電網綜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節能服務,為客戶能源使用提供診斷、設計、改造、綜合能源項目投資及運營維護等一站式綜合節能服務。公司的主要產品及服務為合同能源管理服務、咨詢及工程服務、資源綜合利用。公司是全國領先的工業節能、建筑節能、城市照明節能投資運營服務商。
2021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8.1億元,同比增長23.55%;實現歸母凈利潤3.05億元,同比增長16.86%。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五、智能電網行業發展前景
1.“十四五”為能源轉型發展提供新機遇
隨著“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和“十四五”規劃的逐步實施,我國已在推動能源消費革命的電能替代化石能源方面、在推動能源供給革命的多能互補微電網建設方面、在推動能源技術革命的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方面、在推動能源體制革命的電力市場建設方面、在加強國際能源合作的“一帶一路”電力工程調試試驗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和技術成果,擁有足夠的技術儲備和市場機遇參與構建現代能源體系,未來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2.“碳達峰、碳中和”的提出帶來巨大的市場機遇
2021年3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提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控制化石能源總量,著力提高利用效能,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國家電網2020年底組織專題會議研究“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確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隨著重大決策部署的實施和相關行業龍頭企業行動方案的落地,電力系統節能減排和新能源的接入必將加速推進,市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3.電網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投資力度加大
電網智能化過程中必然伴隨電網數字化,2020年8月,國務院國資委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就推動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作出全面部署。各電網企業在數字電網、數字企業、數字服務和數字產業建設上用勁發力,以數字化轉型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推動向智能電網運營商、能源產業價值鏈整合商、能源生態系統服務商的戰略轉型,加快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助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
